被分割開的清軍只能各自為戰,完全喪失了聯動。
就在馮雙禮以為大局已定的時候,忽然從遠處傳來的一陣馬蹄聲。
馮雙禮皺起眉頭,心裡暗叫不妙。
該不會是李國英派兵增援了吧?
當聲音漸進,證明了馮雙禮的預判。
這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李國英真的派兵增援了。
事實上,是李國英親自領兵增援!
在派兵出城追擊馮雙禮后不久李國英就後悔了。
敵軍潰逃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真的一敗塗地,倉惶逃命。
一種是佯裝潰敗,伺機反撲。
如果是前者,他派出的兩萬軍隊不足以吃掉對手。
若是後者,反倒是他派出的兩萬軍隊有可能被明軍一口吞掉。
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
好在李國英知錯就改,完全不好面子。
作出決定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他就將率領城中剩餘兵力追了出去。
輪起打自己的臉來,李國英若是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李國英下定決心一口吃掉馮雙禮,四萬打一萬要是還打不贏真的可以自己挖個坑跳進去了。
對明軍來說這絕對是一個五雷轟頂的消息。
他們可以靠着意志力和作戰技巧擊潰兩倍於他們的清軍,但要想輕鬆擊敗四倍於他們的清軍簡直就是痴心妄想了。
更可怕的是這兩萬生力軍還是突然殺出來的,明軍上上下下完全沒有準備!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應付各種突發情況是馮雙禮的職責。
他既然把這支軍隊帶到了漢中來,就必須帶他們打勝仗,再把他們安安全全的帶回四川去。
這一仗他要贏!
對明軍而言,現在只剩下唯一的機會。
那就是趁李國英的援軍趕到之前徹底把這支追擊的清軍先鋒擊潰,然後驅趕着潰兵去衝擊清軍援軍的陣型。
這一招在歷史上有過數次使用,也有一個十分霸氣的名字就叫倒卷珠簾。
李國英不是想要依靠人數優勢吞掉明軍嗎,馮雙禮便來個將計就計,用清兵打清兵!
馮雙禮下令後傳令兵立即命人吹響了號角。
三短一長是為變陣。
明軍此前已經對各種指令爛熟於心,此刻明白自家將軍是要他們變陣合力驅趕清軍了。
明軍的陣型變換速度很快,清兵們甚至還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就看到本已經分散開的明軍再次聚攏起來,狠狠的朝他們掃去。
如果說分兵是用來分割戰場的,那合兵就是為了清兵們站不住腳甚至是潰散。
事實證明馮雙禮的判斷十分準確。
清兵們完全沒有意識到明軍的意圖,第一時間並沒有結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