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頁(1 / 2)

相較於福建,廣州的兵力要更多一些。

但留下的基本都是綠營兵,不像本家兵那樣有戰鬥的慾望。

加上李定國的威名起到的震懾作用,清兵們直接獻城投降了。

李定國兵不血刃的拿下廣州,立即派人去南京給天子報捷。

天子同時派出他和鄭成功、李來亨就是要讓他們比拼分個高下出來。

畢竟一碗水不可能徹底端平,要想實現對二人的超越,李定國自然要拿出一些異於常人的東西。

同樣是輕鬆的拿下一省,李定國如果能在速度上更勝一籌,自然會讓陛下滿意。

前不久李嗣興剛剛犯下了忤逆太子的罪行,李定國急需要立下一樁大功來向天子表達忠心。

除此之外,李定國立即派人前去壕境,令壕境的佛郎機人舉部內遷。

通過這段時間和陛下的相處,李定國能夠感受到陛下對於泰西的興趣和重視。

事實上大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靠着泰西的火器反敗為勝的。

當初昆明之戰,如果沒有那些新式火銃火炮,李定國覺得真的不一定能夠戰勝吳三桂守住昆明。

陛下那句話說的極好,師夷長技以制夷。

泰西既然火器製作技術先進,那我們就去學習。

冥頑不靈,剛愎自用不接受新鮮事物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至於航海水師方面李定國也很重視。

在這方面鄭成功有先天優勢。

其多年在福建經營積累下的資源令其振臂一呼就能夠拉出一支無敵水師來。

而李定國就要弱許多了。

常年盤踞西南,根本就見不到海。

別說海了,便是大一點的江也見不到。

這種情況下便是李定國有心也是無力啊。

李來亨的情況和他差不多,不過要稍好一些。

畢竟夔東在長江沿線。

造不出鄭成功水師那樣的大號海船,一般的竹筏小船還是造的出來的。

所以李定國是三人中底子最薄最弱的一個。

如果不加倍努力迎頭趕上,很可能被鄭成功、李來亨甩出不知多少個身位了。

對李定國來說這次進攻廣東可謂是一次天賜良機。

廣東臨海,水師資源僅僅次於福建。

如果能夠藉著這個機會偷師一番把造船技術學會,對李定國的增益是極大的。

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想真的從無到有拉出一支可堪一用的水師,需要至少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

李定國知道北伐在即,他不可能一直待在廣東。

但人可以兩條腿走路,他可以先把事情安排下去,北伐的同時也可以趕造水師戰船嘛。

李定國甚至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