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相信將士們的忠誠,但私心也肯定是由的。
這是人之常情,朱由榔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如果李定國的風頭穩穩壓過鄭成功和夔東諸勛,這些人會不會有想法?
如果朱由榔不能把一碗水端平的話確實是一個很難受的問題。
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當初大明山窮水盡困居一隅的時候將士們仍然不拋棄不放棄,最終完成的逆襲贏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好局面。
這是因為什麼?就是因為那個時候君臣上下一心,朱由榔能夠賞罰分明,以身作則,給大伙兒一個良好的示範。
如今形勢好了,各部勢力肯定都會生出一些想法。
比功勞的心思一旦生出,這些功勛肯定會瞄着對方看。
一旦李定國冒了這個頭,朱由榔又沒有及時的調整好其他人的心態,恐怕會對整個北伐大局都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所以他一定要謹慎再謹慎,絕不能輕而易舉的做出決定。
這決定做出看似簡單,但很可能影響未來幾年明軍的走勢。
這是一個上位者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雖然顯得繁雜但卻是必須要做的。
李定國的功勞資歷擺在這裡,肯定是要獎賞的。但朱由榔覺得李定國北伐的速度可以先緩上一緩。一來讓將士們有個休息的機會,二來也可以讓鄭成功、夔東十三家等追趕上。
朱由榔希望大伙兒形成一個良性競爭的關係。
這樣不但可以加速明軍的整體推進速度,朱由榔也可以穩穩坐在寶座上不至於受到威脅。
說白了這就是一種帝王心術。
一開始朱由榔不是很懂,但經過這幾年的摸索,越來越明白了其中的訣竅。
作為一名皇帝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親力親為,而是能夠用好手底下的人才。
人盡其用說起來簡單,但要真正實現絕不是動動嘴皮子勾勾手指頭就能做到的。
朱由榔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每個人的能力,他們擅長做什麼喜歡做什麼,好要掌握他們的心理,讓他們互相比着爭着搶着為皇明為朝廷效力。
唯有如此對大明對皇室才是最右利的。
虎賁軍的規模如今日益壯大,已經可以起到獨當一面的作用。
不過朱由榔還是不想讓虎賁軍在此次北伐中太沖在前面。
一方面是保存嫡系實力,另一方面就是希望臣子們相互間互相比,而不是盯着天子看天子怎麼做。
作為君王,適當保持一個高冷姿態還是很有必要的。
讓臣子們捉摸不透這是一個皇帝的必修課。
思來想去,朱由榔讓內侍擬旨。
只是旨意卻是一連三道,分別發給李定國、李來亨、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