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從他們自己選擇。
……
……
山東方面,戰局同樣慘烈。
在明軍的猛攻之下,濟南城還是告破了。
鄭氏父子會師濟南,整理了一番發現此番攻打山東明軍上下死傷超過了三萬人。
這可謂是慘烈了,死傷主要都是集中在攻打濟南、青州的過程中。
這兩座城池種的清軍數量最多,戰力也最高。
光是八旗軍就有數萬人。
明軍雖然氣勢如虹,但面對清軍的鐵桶陣只能慢慢的磨,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當然,清軍損失更為慘重。
除了有少部分逃到了德州,基本被明軍全殲。
照着這個勢頭下去,明軍拿下德州也只是時間問題。
德州是京畿的南大門。
一旦德州失守,京畿就門戶大開,隨時可能被一鍋端。
但是鄭成功卻不急着發起進攻。
明軍連戰連捷靠的是一口氣。如今猛然停了下來再想續上這口氣,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將士們都疲憊不堪,需要時間充分休息。
只有休息好了,大軍的戰鬥力才能達到最高。
當然,鄭成功還考慮到一點,那就是向朝廷報捷。
陛下的看法一直是鄭成功最看重的。
他每做出一個決定都要考慮到陛下會怎麼想,陛下會不會反感。
多請示一下雖然麻煩了些,但不會犯原則性的錯誤。
如果繞過陛下直接做出決定,雖然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由頭,但總歸會讓陛下心裡不舒服。
陛下心裡不舒服了,鄭成功怎麼可能舒服?
別看他現在威風八面,說到底還是大明朝的臣子。
正好利用這個機會給有功將士請功,也讓陛下樂呵樂呵。
兩全其美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
……
南京,紫禁城。
乾清宮中,朱由榔一邊看着手中的奏報,一邊滿意的點頭。
捷報,這幾日他收到的都是捷報。
洛陽大捷、青州大捷、濟南大捷……
明軍所到之處戰無不勝,這其中體現的不光是明軍與清軍戰力的差距,更有雙方得人心之間的差距。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明軍乃是王師,而中原的百姓們苦盼王師久已,能夠看到明軍大軍前來,他們的心裡肯定是樂開了花,更是明裡暗裡幫襯着明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心的傾向也代表了明清之爭的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