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萬人雖說不算太多,但要是擰成了一股繩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最終經過商議,李來亨決定由劉體純前去潼關配合李定國完成致命一擊。
大概是因為劉體純資歷老,比較容易讓李定國信服。
當然李來亨還存個了個心思,那就是把劉興明帶在他的身邊。
這樣劉體純不在也管不了許多,李來亨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來用劉興明了。
對此劉體純也沒有反對,畢竟這是夔東軍一致的意見。
商定之後雙方各自按照計劃朝向行去,定要在此戰中將夔東軍的利益爭取到極致。
……
……
從陝州過平陸,一路向北便是夏縣。
李來亨率領大軍抵達縣城時發現這座縣城十分殘破,顯然剛剛經歷過戰事。
他第一時間命人前去叫門,知縣立即帶着縣中官員打開城門出城投降。
李來亨不曾想對方會投降的這麼痛快,便上前去詢問。
這一問才知道,原來前不久夏縣剛剛經歷了一場兵禍。
這一代最大的土匪射塌天前來攻城,夏縣縣令劉巍率領幾百名士兵和衙役拚死抵擋,死傷數百人,但總算是守住了縣城。
聽聞明軍攻來,劉巍自知自己抵擋不住怕牽連城中百姓便率部投降了。
李來亨聽罷對這個劉縣令還是有些欽佩的。
看來也不是所有清廷授予的偽官都是一幫只知道撈取銀子的飯桶啊。
至少就目前看來,這個劉巍還是值得一用的。
李來亨動了惜才的心思,第一時間命人將劉巍和他的屬官記錄在冊,準備在呈遞天子的文書奏報之中特意提上一句。
或許就是因為李來亨的一句話,這個劉巍可以免於災禍。
亦或者是因為李來亨的一句話,天子可以藉助劉巍這個典範勸阻更多的清廷官員投降。
畢竟只要開了這個先例,會有更多的清廷官員認識到投降明廷的好處。
以至於類似於夏縣這樣的小縣城會直接投入大明的懷抱。
能夠少死人總歸是好的,畢竟流的都是漢家兒郎的血。
李來亨覺得自己做的很有意義,只要形成了一種風氣,要想推廣開來並不是什麼難事。
而且李來亨從劉巍口中還得到了一個很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平陽府只有一萬左右的兵馬。
而且這是整個平陽府的軍隊人數,不單單是府城臨汾的數目!
李來亨聞言大喜,興奮的合不攏嘴。
這真是天助我也。
想不到清軍如此大膽,竟然抽調兵馬抽調到了這個地步。
看來清軍也是在賭,賭能夠接應到李國英,為此不惜賭上數萬的兵馬。
事實證明他們賭輸了,而且輸得很徹底。
既如此李來亨就不客氣了。
原本他還想要迂迴一下,現在直接捲起袖子干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