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以為你們在忙什麼,竟然是為這個。還好是讓我撞見了,若是傳將出去,還不得被人笑掉大牙?”
“實話告訴你們吧,這西域啊最不缺的就是棉花,那裡做棉衣簡直不要再方便,養蠶的方法也都傳開了,織布也沒有任何問題。你們帶這麼多衣裳純屬糟踐自己。這一路上可沒有人替你們背行囊,你們可想好了,帶的這些東西都得自己背着。”
“這……”
聞聽此言,二人面露難色。
“真的如此?”
“我騙你們作甚?再說,我給你們看看我的行囊。”
那中年男子將背上的行囊卸下,展開來給二人看。
二人伸直脖子看去,果然只看到一些日常換洗的衣裳。
“都看到了吧?還不快去把多餘的衣裳都拿出來,免得被人看去笑話。”
“咱們去西域是去教書的,不是去換衣裳的。你們啊,真是叫我操碎了心。”
“唔,知道了。慧文兄,我們這就去換。”
……
……
第0854章 朱由榔改革科舉
沒有人比朱由榔更加清楚推廣文化的重要性。
當然這個文化不僅僅局限於儒家文化,推廣也不局限於西域和南洋等較為偏遠未開化的區域。
儒家文化只是維護大明統治的手段之一,本質上和其他手段沒有什麼區別。
朱由榔真正想要推廣的是自然科學。
數學就不用說了,古代一直就有數術。
只是數術只是數學的一小部分,並不能代表數學的全部。
至於物理和化學也很重要。
其加在一起可以促使大明的科技飛速發展。
只要掌握了物理化學的理論基本知識,要想把科技樹點滿並不是什麼難事。
大明雖然比西方在這方面起步晚,但朱由榔掌握着通盤的考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大明是不虧的。
只要朱由榔把政策推廣開來,上行下效起來,很好把政策在大明鋪開。
對此朱由榔是很有信心的。
關鍵是由誰來編寫這個科普教材。
源頭自然得朱由榔親自來,但他畢竟不可能一人身兼數職。這樣精力上實在不夠用。
朱由榔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翰林院。
翰林院其實是一個十分清閑的衙門。
每日翰林院翰林們做的最多一件事就是編纂典籍。
但是他們編纂的典籍一般都是史書,涉及到自然科學的極少。
朱由榔找到他們編纂自然科學學本其實也是在考驗他們的能力。
如果他們能夠很好的完成這個任務,今後朱由榔就可以更好的相信他們,把更多重要的任務交到他們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