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頁(1 / 2)

一應事宜要想準備妥當怎麼也得三天。

這點沐天波倒是心裡有數的。

他本以為自己就要這麼混上一輩子,沒想到關鍵時刻天子還會想起他。

這真的是很不容易,士為知己者死,沐天波絕對不能讓天子失望。

……

……

明軍在西域的布局越來越全面,並沒有因為噶爾丹的小插曲而發生什麼改變。

而準噶爾方面,僧格在得知噶爾丹已經被明軍押送去京師后也放棄了最後一絲幻想。

他要替噶爾丹報仇,要替準噶爾立威。所以大明和準噶爾之間必有一戰。

關鍵是這仗怎麼打,打成什麼樣子。

李定國是個戰神,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即便僧格不想承認也沒有辦法。

所以僧格決定在細節方面做文章。

譬如在進攻的時候儘可能的兵分幾路迷惑對手,讓李定國不知道他的主攻方向是哪裡。

只要李定國不知道此點,就無法做出針對性的布置。

如此一來他最精銳的親軍就歇菜了一半。

只要李定國的親軍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準噶爾士兵們就有更大的勝算。

僧格是一個十分務實的人,他很清楚眼下準噶爾要想取勝必須取巧,一味的蠻幹不會有任何的實質效果。

所以他和巴圖姆爾進行了一番十分詳盡的討論,把作戰的細節完善到了極致。

要想成功戰勝明軍,每一處細節都必須要注意,絕對不能有絲毫的麻痹大意。

巴圖姆爾建議僧格派出一支軍隊作為誘餌,主力則從另一個方向突然殺出。

這樣調虎離山之下,明軍的兵力分配一定會出現較大的問題,準噶爾便利用這個時間差拿下明軍主力。

這個舉動其實就是之前噶爾丹誘敵深入的改進版。

只是投入的兵力要遠遠多於噶爾丹之前。

如此一來準噶爾等於是傾盡舉國之力跟明軍拼了。

勝就罷了,若是失敗了後果就是滅國之災。

僧格當然也有心理準備,但他沒有絲毫的猶豫。

道理其實很簡單,明軍是一定會把西域牢牢的攥在手裡的。

要麼去選擇給明軍當狗,要麼就是把明軍打服。

僧格當然選擇後者。

而且僧格也是個有野心的。

此消彼長的道理他如果不明白。

只要擊退趕走了明軍,整個西域就都是準噶爾的了。

到了那時,他就等於建立了一個空前強大的汗國,他的事迹也一定可以流傳青史。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