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人一路平推過來,繞道走的可能性不大,肯定會主動進攻幾座大城。
這種情況下明軍一定不能有絲毫的退讓,必須死死的把守住這些要津。
這些地方如果丟失了,再想奪回來,就得耗費十倍、百倍的氣力。
李定國點了點頭道:“臨國公說的不錯,本王也有此意。像烏爾城、赫米爾城、艾米城等幾座要津是必須要守的。這些城池雖然人數不多,但卻是卡在準噶爾人南下的必經之路上。只是不知有哪位願意領兵前往。”
這一次李定國沒有直接指派人選,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激發一眾將領的積極性和血性。
畢竟明軍如今處於一個十分微妙的階段。雖然他們仍然有一定優勢,但如果不能以戰養戰,將士們就會陷入一種疲態中。
這是李定國不想看到的。
所以他會竭盡所能讓明軍在與準噶爾的對決中釋放出血性。
只要明軍殺出血性,所謂的疲態就絕不會出現。
“末將請前往!”
這一次袁宗第主動請纓道。
這是李定國沒想到的。
在他的印象中,袁宗第屬於典型的老油條,就是那種凡事都不挑頭,但也絕不拖後腿的類型。
說白了這種人就是隨大流,基本上不會犯錯,但也不會有太驚艷的表現。
像郝搖旗那種次次爭當先鋒的情況在袁宗第的身上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發生的。
但不得不說,這一次袁宗第似乎是真的轉了性。
他如此毫不猶豫的主動請纓,倒是有些讓李定國不適應了。
李定國稍愣了愣后便笑着問道:“怎麼,袁將軍這一次可是找到了克敵制勝的法寶?你想去哪座城池駐守?”
這半開玩笑的話讓袁宗第老臉一紅道:“晉王殿下這是什麼話,我自然是唯命是從了。晉王殿下讓我去哪裡,末將就去哪裡。”
其實袁宗第之所以如此主動,還有一層考量,那就是為了他的侄子劉興明。
劉興明之前因為烏爾城之戰中輕敵冒進,中了準噶爾人的埋伏,最終落得一場慘敗,他麾下的軍隊也損失慘重。
雖然最終劉興明成功回到了明軍控制區域,但因為這次慘敗李定國也不得不忍痛將劉興明痛責了一頓。
比起肉體上的痛苦,劉興明精神上的折磨可能是更大的。
畢竟此前劉興明可謂是順風順水,如有神助。
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毛頭小子,到獨自掌兵屢次立下奇功,被皇帝陛下、晉王等誇獎的大將,劉興明只用了幾年時間。
已經被眾人捧到那麼高的位置,突然毫無徵兆的猛地摔下來,換做是誰心裡都不會好受。
雖然劉興明的調整能力強,袁宗第還是擔心他會留下陰影。
所以這一次他主動請求領兵北上,就是希望可以藉著這個機會把劉興明帶到身邊,讓他從新來過。
畢竟短時間內劉興明肯定是不可能獨自領兵了。既然要當副手,給袁宗第當副手肯定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