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些地方只能算是羈縻統治,但他們畢竟已經奉大明為正朔,且承認了自己藩屬國的身份,那麼他們就絕不會收留大明通緝的僧格。
如今僧格在西域已經沒有落腳之地,他只能繼續向西逃難下去。
而此刻擺在僧格面前的選擇無非是兩個。
其一是投奔薩非帝國,其二是前往奧斯曼帝國避難。
自打大食帝國瓦解之後,龐大的帝國逐漸被奧斯曼帝國和薩非帝國所瓜分,剩餘一些河中地區的小國則只能在這兩大帝國之間搖擺以求生存。
僧格手上只有幾千殘兵,所以他是沒有太多的議價權的。
此刻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是穆罕默德四世,而此刻薩非帝國的統治者是阿巴斯二世。
僧格對兩者都有一定的接觸,但都不是非常的了解。
但他知道如今奧斯曼帝國的蘇丹穆罕默德四世更加喜歡征戰擴張,這符合僧格的企圖。
他還是想要打回來報仇的,如果能夠慫恿奧斯曼帝國向河中用兵,或許他就能夠復仇。
至於薩菲帝國的阿巴斯二世,似乎更加熱衷於發展內政經濟,這和僧格的主張不符。也就是說如果僧格去了薩非帝國,最多也就是獲得一個落腳之地。阿巴斯二世應該是不會受到僧格的慫恿的。
綜合一番考量之後,僧格最終還是選擇去投靠奧斯曼帝國。
從那一刻他發誓只要有機會,他一定要率部打回來,擊敗明軍報仇雪恨。
……
……
京師,紫禁城。
朱由榔先後接到了兩份奏報。
一份是從雲南送來的,沐天波在奏疏中寫到,雲南各叛亂的土司內部已經產生了動搖,他們被沐天波各個擊破,紛紛放棄抵抗重新接受了大明的統治。
這讓朱由榔感到很欣慰,沐天波還是有些能力的嘛。
別管他是怎麼擺平的,只要是把叛亂平定了就是好的。
如今的大明確實禁不起三線同時作戰了。
至於沐天波在奏疏中提到的緬甸國王在背後挑唆,朱由榔也是心知肚明。
東南亞諸國中,緬甸對大明的態度最是曖昧,其打心裡是不服大明的。
若不是朱由榔一統天下,現在緬甸國王肯定會作妖更多。
所以朱由榔決定降下一份聖旨,命令沐天波繼續留守雲南。
一方面是為了震懾諸土司,一方面也是為了將來征討緬甸做準備。
這些不安分的傢伙若是不教訓一番,他們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當然,征討也不是現在。
朱由榔如今的注意力都在恢復絲綢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