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一般的布匹,絲綢十分珍貴,緙絲工藝下的絲綢甚至可以比價黃金。
拿這種珍貴的絲綢出去不會丟大明的臉,不會丟皇帝陛下的臉。
劉興明仔細一想,覺得李定國說的很有道理。
既然大明此次是想和薩非帝國合作,那就得拿出誠意來。
且不管薩非帝國的回禮是什麼,大明的禮物絕對不能跌份。
選好禮物之後無非就是選擇護衛了。
劉興明的親兵在上次烏爾城之戰中死傷殆盡,他只能從他的父親劉體純那裡抽調一些士兵。
對此劉體純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畢竟這是他的兒子,是他最看重最珍重的兒子。
劉體純當然不希望劉興明有任何的意外,他要竭盡所能的保護劉興明,讓他不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
最終劉興明挑選出了五百人,劉體純不放心又給增加了五百人,最終湊了一千人整。
擇日不如撞日,劉興明思忖一番后當即就決定出發。
包括李定國在內的一眾將領設宴為他踐行。
都說西出陽關無故人。
可他們現在已經在比陽關更西更遠的位置。劉興明要帶隊穿過河中,前往薩非帝國。
這是何等一個挑戰啊。
劉興明非但沒有感到絲毫的恐懼,反而生起豪情萬丈。
也許他就是歷史的開創者,也許一百年後他的形象也可以像當年出使西域的張騫那樣躍然紙上,永垂不朽。
有無數新的東西等着他去書寫,他將不僅是歷史的參與者,還是見證者。
……
……
伊斯坦布爾。
僧格坐在庭院里,望着不遠處泛着寶石藍色的海面,心情很是複雜。
原本以為入宮面聖見過蘇丹陛下之後,很快奧斯曼帝國就會採取行動,對大明用兵。
可現在看來蘇丹陛下並沒有向他承諾任何事情,相反把他晾在了一邊。
僧格最怕的就是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這意味着蘇丹陛下根本沒有把他說的事情當做一回事。
從種種跡象可以看出,蘇丹陛下確實對東方有興趣,但他的注意力目前只是放在了遠征歐洲上。
那他現在算什麼?在奧斯曼帝國避難嗎?做一個富家翁了此一生?
僧格要的可不是這個。
他要的是打回去,復仇明軍,讓李定國跪在他的面前乞求求饒。
他曾經受過的那些侮辱都要讓李定國和明軍將領們加倍奉還。
而這需要蘇丹陛下向大明用兵,大舉用兵。
單純的幾萬人根本沒有任何的意義,僧格需要奧斯曼帝國出最少十萬人,不是二十萬人。
都說奧斯曼軍隊所向披靡,舉世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