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兩國交戰,商路肯定是會被阻隔的。
這種情況下,再想經商貿易就難如登天。
他們都是粟特人的後代,粟特人被稱為馬背上和駱駝背上的民族。
可以說當初絲綢之路就是粟特人雙腳趟出來的。撒馬爾罕城也是粟特人一手建立的。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
如今的粟特人早已不復有當年的榮光,可以說風頭已經被奧斯曼人搶光了。
在奪得君士坦丁堡之後奧斯曼人徹底把絲綢之路阻隔斷,要想走這條道路,就必須繳納大量的賦稅。
這個賦稅是粟特人承受不起的,所以他們想要另開新路。
但這是談何容易的。
後來粟特商人們發現他們開闢的新路上有數不盡的馬賊劫匪,他們被打劫到的概率十分之高。這些劫匪不僅劫財而且害命。
如此一來,他們往往落得人財兩空。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選擇在奧斯曼和薩非的邊界地帶跑一跑短商。
這樣賺的雖然少一些,但至少人身上安全的,不會輕易落入馬賊的伏擊之中。
可惜如果奧斯曼與薩非帝國再次開戰,這一切就化為泡影了。
“你們說,好端端的奧斯曼為何要與薩非帝國開戰啊。”
“聽說奧斯曼人攻打薩非帝國只是個幌子。他們真實的目的是在東邊。”
“東邊?撒馬爾罕嗎?”
“不不不,要比撒馬爾罕城還要東。”
這些粟特胡商當然對撒馬爾罕東邊不陌生。
他們的祖先早在唐代的時候就經由撒馬爾罕城去往大唐,那時候要越過帕米爾高原,穿過茫茫戈壁來到安西都護府。
在那個年代粟特人還是很有地位的,他們被認為是溝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樑和紐帶。
“難道是大明?”
大明這個國號他們還是知道的。
當然這個名字十分的陌生,完全不像是大唐那樣如雷貫耳。
這也是很正常的,畢竟大明已經很多年沒有統治過西域了,至於粟特人也很久沒有跨過帕米爾高原去到西域了。
雙方都是一個陌生的狀態,自然也就會將信將疑了。
“不錯,就是大明。我聽說一個準噶爾人來到了奧斯曼帝國,向蘇丹訴說了東方的富庶。於是蘇丹就對遙遠的東方頓時感到了興趣。他想要征服東方,將那裡的金子全部搬運走,他想要將那裡的匠人全部帶回伊斯坦布爾,幫助奧斯曼人創立新的文明。”
眾人聞言皆是倒抽了一口涼氣。
光是聽上去就夠可怕的。
這個蘇丹真的是一刻也停不下來啊。
奧斯曼人向來以勇武好鬥聞名,連東羅馬人都不是他們的對手,一度被打的丟盔棄甲,連都城君士坦丁堡都被攻克還改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