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頁(1 / 2)

大明在將來若想有所發展,解決土地兼并的怪圈,不能只在中原想辦法。如果美洲大陸能夠有所開拓的話,對於百姓們無疑是一大喜事。

幸運的是李定國和鄭成功都似乎完成的很出色。

從效果來看,李定國完成的要更好一些。

真的不枉朱由榔對二人充分信任,實現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事實上,歷朝歷代的皇帝要做到這點是很難的。

畢竟當皇帝的都會害怕權臣謀反,把自己的江山奪了去。

這樣他非但沒有辦法給自己的子孫宗族交代,也沒有辦法給祖宗交代。

所以皇帝們對權臣大將都是提防再提防,秉持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

在這種心態下,所有的皇帝基本上都不會給一名大將太多的權力。

而朱由榔完全不管這些,把他所有的信任給予到了李定國和鄭成功。

這一方面因為朱由榔對於歷史的認知,他知道二人都是忠心耿耿的大將。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朱由榔對自己的個人威望很自信。

他是不可多得的中興之主,而且不是那種花瓶皇帝,是真的御駕親征,在掃平清軍的過程中發揮出重大作用的。

可以說朱由榔、鄭成功、李定國是一個鐵三角。

在北伐之戰中,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輕易的成功。

所以朱由榔才有這個自信放任二人領兵。

因為他知道朱由榔和鄭成功是打心眼裡服他了。

“賞,當賞。所有有功將士皆按照規制獎賞!”

朱由榔知道封賞在這個時候的重要性,其可以很好的激發出將士們的積極性,使得將士們能夠有更大的熱情去為了朱明朝廷拼殺。

畢竟說到底,朱由榔還是得靠人治。

所以光靠個人魅力是不夠的。

做皇帝啊絕對不能太摳,太摳們的話誰替你拚命啊。

這也是朱由榔前往東南督戰剿滅倭寇前得到的最重要的好消息,他終於可以昂起頭興奮的去東南了。

……

……

在擬完最後一道旨意后,朱由榔在虎賁軍和錦衣衛的護衛下正式從京師出發,經由京杭大運河往南方而去。

而太子朱慈煊則理所當然的成為監國,留守京師。

朱慈煊出任監國的次數已經很多了,體現出了不俗的處理政務的能力。

對此,朱由榔還是很欣慰的。

朱慈煊體現出來的能力作為開國之君肯定是不夠的,但充當一個守成之主,守住大明的基業是完全夠用的。

眼下,幾乎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朱由榔的身上,這樣朱慈煊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朱由榔已經是盡自己的可能替朱慈煊緩解壓力了,他當然希望朱慈煊不要辜負他的所望。

張煌言雖然很想跟着天子一道親征,但是朱由榔對他賦予了重任,讓他輔佐太子。

在之前這是文安之的職責。文安之退休之後張煌言理所當然的要把擔子挑起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