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頁(1 / 2)

他這話說的倒是在地。

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三司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立國時候給地方立下的官職。

簡單來說布政使管人事和財權,按察使管監管,都指揮使管軍隊。

三司各自獨立,相互制衡,保證了地方官場不至於沆瀣一氣,蛇鼠一窩。

朱元璋想的很好,但真正執行起來發現完全不是按照他想的那樣。

三司分立除了拉低地方官場的行政效率,出現踢皮球的情況以外並沒有什麼作用,更不用說達到朱元璋設想的三司制衡了。

畢竟能夠分到一個地方當官的,抬頭不見低頭見,或多或少會有利益牽扯交涉。

大家都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誰都屁股都不幹凈,自然不會對着我干。

於是乎三司相互袒護,官官相護的情況導致地方官場臭成一團。

如詞一來後來的皇帝坐不住了,於是乎設立了巡撫乃至總督。

巡撫和總督獨立於地方官僚體制之外,實際上是由都察院委派的朝廷官員,不算是地方官。

巡撫和總督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直接上呈天聽。

設想很好,但是真正執行起來又是一種樣子了。

畢竟巡撫、總督漸漸從臨時設置改為常設,任期也越來越長,最後和地方官也沒有什麼分別了。

由於總督、巡撫的設置,三使司的頭頂被壓了一籌,故而權力逐漸的淡化。

到了後期,三使司完全變成了一個陞官前的中轉站。

但是現在情況完全不同,巡撫自盡群龍無首,三使司除了報團取暖外別無選擇。

……

……

第1009章 下死手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姚廉開始認真的思考賀言跟劉氵能的話了。

千里做官,只為吃穿。

這個道理誰都明白。

偏偏皇帝陛下不這麼覺得。

老朱家的這些個皇帝似乎都和朱元璋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論摳門,沒有哪個朝代的皇帝比得過大明。

大明皇帝認為臣子們就應該清廉的如同荷花一樣,不拿一文錢不該拿的,就吃朝廷發的死俸祿。

啊呸!

如果真要這個樣子,也就勉強能夠養活一家老小,連幕僚都請不起。

至於每年給上峰的孝敬更沒地方去籌措了。

大明官場就是這個樣子,你要想往上爬就得拼了命的撈錢。

因為你不撈錢別人在撈,別讓撈到銀子之後開始孝敬上峰,你卻沒有這麼做。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