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頁(1 / 2)

再次,明軍是正義的一方,而倭寇是邪惡的一方。

僅僅憑藉這一點,就足以碾壓倭寇了。

道義在這個時代還是很重要的。

看來萬曆時候還是沒有把這些倭寇徹底打服打怕啊。如今他們竟然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當真是膽大包天。

他們敢來,朱由榔自然敢應。

正所謂見招拆招。

以明軍眼下的實力而言,完全無懼於倭寇,多少也無懼。

“倭寇如今來了多少人,大概駐紮在什麼位置。”

朱由榔沉聲向鄭經發問,這一次態度卻是發生了一定的轉變。

他此刻只想了解清楚倭寇的虛實,以便於明軍正面毫不留情的擊潰之。

“回稟陛下,據臣所知倭寇此次集結了六萬人之巨,其中應該不乏假倭,但真倭也不在少數。”

鄭經回答的十分的謹慎,並沒有一拍腦袋就說出大話來。

本來呢東南的倭寇是以假倭為主,真倭只是少數。

可近年來情況似乎發生了一些轉變,越來越多的假倭從扶桑來到大明東南沿海。

具體原因尚且沒有定論,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利益使然。

無利不起早,若是利益沒有大到倭寇無法拒絕的程度,他們為何會遠渡重洋,拋家棄子來到大明東南沿海劫掠?吃飽了撐的嗎?

一開始他們肯定是滿足於東南沿海各大豪商的豢養,但後來漸漸的就不滿足於此了。

具體兩者的關係究竟如何,朱由榔還要命人仔細去查,但眼下他急於聽一聽鄭經怎麼說。

“接著說下去。”

鄭經點了點頭,沉聲道:“陛下,據臣所知,倭寇基本上都盤踞在了泉州城以外的散落的幾十個小島上。這些小島基本上都是無人居住的,不過也有一些是當地漁民定居的小島。”

朱由榔微微頷首。

“這麼說來,他們也是很謹慎了。”

如果倭寇只是盤踞在其中幾個小島的話,明軍應對起來很是輕鬆。

只要封鎖一定的海路,基本上就可以瓮中捉鱉。

但如果倭寇分散在幾十個小島,情況可就完全不同了。

明軍的水師規模數量雖然龐大,但也不是無窮無盡的。

雖然勉強可以封鎖海路,但是如此一來兵力就會相當的分散。

這樣倭寇就相當於尋覓到了可乘之機。

即便正面戰場上倭寇賺不到便宜,也完全可以利用機會跑路。

明軍是不可能全部封鎖之的。

這也是困擾朱由榔的一大難題。

沉默了片刻,朱由榔吩咐道:“明日一早,愛卿帶朕去看看,朕也想要看看如今泉州水師是怎樣一副模樣。”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