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說的十分決絕。
既然已經蓄上了氣力,這口氣就絕對不能泄。
……
……
劉興明所率領的這支明軍基本上是以騎兵為主。此時此刻他自然要將騎兵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他發現奧斯曼人的陣型是一個半圓形,基本上不存在明顯的漏洞,於是乎他準備找一個相對薄弱的地方進攻。
只要能夠牽制奧斯曼人的注意力,接下來晉王殿下那一邊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眼下不是思考太多的時候,簡單粗暴才是最最重要的處理方式。
劉興明在李定國身邊耳濡目染多年,早已經習慣了這種富貴險中求的處理方式。
眼下李定國陷入到了危難的環境之中,劉興明自然要承擔起雙肩上的責任,主動的替李定國分憂。
“嘶,大伙兒加把勁。我們加把勁,晉王殿下那裡的壓力就會小上很多。”
劉興明不時的給將士們打氣。
這些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兵,他相信他們。
與李定國所率領的騎兵隊伍不同,劉興明所率領的這支軍隊攜帶了不少土手榴彈。
接近奧斯曼人之後第一時間所有將士就從簍子里掏出土手榴彈朝奧斯曼人扔出去。
一聲聲轟鳴之後,無數的奧斯曼士兵被炸的人仰馬翻。
不得不說,這種時候土手榴彈的威力一點也不比火炮差。
這個殺手鐧明軍不知道用了多少次,但可以說是屢試不爽。
奧斯曼人並沒有佔據到絲毫的便宜,被明軍打蒙了。
關鍵是他們和明軍交戰數次,土手榴彈也見識過很多次了,可是他們就是沒有想到好的應對之法,每一次都被打的十分狼狽。
恰錄罕此刻臉都綠了。
原本他撥出兩萬人護住兩翼,只要保證明軍不會衝鋒過來一切就都好說。
可眼下看來,明軍的兵力遠不是方才樹林里殺出的那些,而且是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的殺出來的。
這就讓奧斯曼軍隊防不勝防。
你都不知道對方是從什麼方向來的,那怎麼防?
完全就沒法防嘛。
但是眼下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恰錄罕硬着頭皮也得頂。
既然沒有太好的應對之策,那就靠着人數去填好了。
在恰錄罕的命令下,立刻又有幾萬奧斯曼士兵衝上前去和明軍肉搏。
明軍蓄力的這一擊被奧斯曼人阻隔住,力道立刻被卸掉了不少。
這下懊惱的該是李定國了。
他早該想到這一點,奧斯曼的軍隊人數優勢也許是改變戰局走向的一大關鍵因素。
但是已經打到這個份上了,也不是糾結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