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頁(1 / 2)

怎麼會變成這樣?明明按照計劃,所有奧斯曼士兵都逃不出峽谷的。

這讓他如何給晉王殿下交待?

事已至此抱怨似乎沒有太多的意義,劉興明只能選擇儘可能的撤離,保證麾下將士的安全。

畢竟在缺口被沖開的情況下,明軍人數的劣勢就會被充分的放大。

這種情況下要想打贏這一仗不說是痴人說夢,那也是萬分艱難的。

劉興明不是一個缺乏理智的人。事實上,他十分的理智。

避其鋒芒保存實力才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撤軍。”

無奈之下,李來亨還是說出了這兩個字。

……

……

劉體純那裡的情況也差不多。

作為唯二奧斯曼人可能退走的口子,他們在這裡布置下了重兵,想着可以全殲敵軍。

但是事情的發展並沒有按照他設想的那樣。

奧斯曼人在絕境之下找出了求活的唯一途徑並毫不猶豫的堅決貫徹之。

這種情況下,根本不會有人抵禦的了猛烈的炮火。

畢竟明軍也是血肉之軀,不可能靠血肉之軀去堵火炮,何況也堵不住。

保存實力並不是可恥的表現,因為他們十分清楚這場仗會打很久,絕不會輕易的結束。

恰錄罕死裡逃生之後立刻帶着部下撤離了這一危險區域。

毫無疑問,此前他是着了明軍的道了。

明軍提早就布置好了一切,留了一個口子,等着奧斯曼人自己鑽進去。

關鍵問題是恰錄罕毫無察覺,真的一頭鑽了進去。

現在回想起來,恰錄罕感到十分羞愧和自責。

畢竟以他的經歷不至於表現的如此莽撞。

細細想來他還是感到很后怕的。

萬一沒能衝出峽谷呢,萬一他們真的死在峽谷里呢。

那可是三十萬大軍啊,這要是精銳盡失,奧斯曼帝國可能就要一蹶不振了。

恰錄罕是新任蘇丹簡拔的臣子,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最大受益者。

他自然不希望這一切發生。

但現在他即便成功的逃出生天,但是兵力也折損不小。

這樣寸功未立的返回到奧斯曼,蘇丹陛下一定不會饒恕他的。

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恰錄罕就決定繼續留在薩非帝國戴罪立功。

不說攻下薩非帝國的王都,至少也要在薩非帝國的身上狠狠的削下一塊肉來,讓他們知道奧斯曼人不是好欺負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