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頁(1 / 2)

大明能夠有今日,天子當居首功。

李定國在明軍清理了戰場之後,便下令押解俘虜返回昆明。

西南遍地土司,肯定不可能一路打過去。

李定國殺雞儆猴,消滅了最跳的八大寨司,就是給其他土司提一個醒,告訴他們挑釁朝廷的下場。

之後大概就可以班師回朝了。

至於改土歸流的事情不歸李定國管,不過他相信經過此次震懾之後,朝廷方面應該不會遭到太大的阻力。

時至今日,天下大勢已定,李定國也可以放心的把許多事情交給後輩晚生們去做了。

他相信只要給機會,給時間,這些後輩晚生們是一定可以成長起來的。

……

……

第1111章 張煌言的改土歸流策略

明軍大獲全勝的消息很快傳回了京師,朱由榔自然是感到欣喜的。

但是欣喜之餘他還是有些憂心。

因為戰爭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如果說平叛只是解決了表象問題的話,更深層次的問題仍然等着他解決。

那就是改土歸流。

自打大明立國之初,這個問題就困擾了朱家人很久。

不管是成化帝、弘治帝還是後來的萬曆皇帝,大都為這個事情傷透了腦筋。

西南三省之地,大多偏僻多山。

又因為蠻夷諸族眾多,使得這裡的行政統治完全區別於一般的中原地區。

中原地區可以推行流官制度,不管是縣令、知州、還是知府都有任期,任期一滿就要調離。

常此以來形成的思維慣性使得人們習慣了這種治理模式。

但是西南不一樣。西南山高皇帝遠,土司說了算。

人們常說土司是那裡的土皇帝,這點絲毫不假。

在土司掌控的那一畝三分地里,土司確實擁有着絕對的話語權。

這種話語權可以使人的情感異化,對於朝廷的認同感也就會隨之降低。

久而久之,朝廷在那些土民的心目中就沒有多少地位可言了。

所以不管是哪個皇帝,都要推行改土歸流。

與其說他們是為了消滅土司,倒不如說是為了讓着三地的百姓心中有朝廷,對天子有敬畏之心。

但是改土歸流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着實是有難度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