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頁(1 / 2)

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你會發現有些時候一個輕易的改變,就會促使一系列的改變。

而讓這些改變不至於跑偏,考驗的是一個人的能力或者說是大局觀。

有這個大局觀的人這個世上實際上並不多。

有這個大局觀且手中有足夠權勢的人,那就更少了。

顯然路易十四和朱由榔就是這樣的人。

埃里克覺得自己能夠作為一個信使,作為一個中間人在路易十四陛下和朱由榔陛下之間傳話是十分幸運的。

雖然之前他並沒有和朱由榔陛下就雙方合作的細節達成一致意見,但是他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們就可以就細節敲定。

為此他願意付出一切。

因為他明白,經過此事後,無論是法國還是大明都會發生長遠的改變。

這絕對會是一個互惠共贏的結局。

……

……

第1116章 皇家科學院

天下太平對於百姓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喜事。

因為只有太平年景大家才好討生活,只有太平年景大伙兒才能夠無所顧忌的去奮鬥。

朱由榔很慶幸自己給百姓們創造出這樣一個時代。

但是歷朝歷代基本上都逃不過這樣一個宿命,那就是立國、衰敗、中興、覆滅。

就起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土地問題。

土地私有制導致了土地兼并。

這在太平年景或許還看不太出來。

但一旦進入到了災年荒年,一切問題就都暴露出來了。

大量的土地兼并使得許多的自耕農變成了佃農,面對災荒他們沒有任何的承受力。

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處於一種極度迷茫的狀態。

若是遇到了有人煽動,很容易出現造反的情況。

實際上,華夏大地的百姓求的就是一口吃的,只要能夠吃飽他們絕對會願意做順民。

想來這是一個十分可悲的事情,因為就連這一點要求,很多情況下都滿足不了。

朱由榔當然要做出改變。

如果任由土地兼并的話,無論他此刻多麼強勢,無論此刻的大明多麼榮耀,恐怕用不了百年就會是一地雞毛。

土地改革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能太快,太快容易遭到反噬。

就像是科舉改革一樣,必須一步步來,溫水煮青蛙一般。

等到那些地主反應過來想要反抗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華夏自古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國。

大部分的人口都是農民。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