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頁(1 / 2)

這顯然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兆。

阿米爾汗單手挽着馬韁,愁眉緊鎖。

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長途跋涉,他已經率部來到了喀布爾地區,但是距離喀布爾城還有一定的距離。

今天是肯定趕不到的了。按照現在的天氣,最好是找到一個可以避風的地方暫且先休息下來。否則暴風雨真的來了,對於軍隊的影響那是不可估量的。

很可能一陣狂風暴雨,引的大軍是雞飛狗跳。

這樣子持續下去,會導致軍心渙散。

這當然不是阿米爾汗希望看到的。

他雖然以鐵腕手段治軍,但並不意味着他不通人情世故,並不意味着他不明曉事理。

所以他當即下令找到一處可以避雨的地方,讓大軍休息。

這樣的地方在喀布爾地區其實並不難找,畢竟他們的要求並不高,只要能夠遮風避雨就可以。

等到暴風雨過去了,他們也休息的差不多了,再度啟程就是。

……

……

第1121章 喀布爾的暴風雨

伊斯法罕城,皇宮。

阿巴斯二世面色鐵青。

就在昨日,喀布爾的部族派來信使向他報信,說莫卧兒大軍正朝喀布爾地區逼近,請求波斯軍隊馳援。

阿巴斯二世想到了莫卧兒人會有所行動,但是沒有想到他們的動作會如此之大。

這些傢伙未免有些太沉不住氣了吧?

沒有人比阿巴斯二世更清楚莫卧兒人的野心。

一直以來奧斯曼帝國、薩非帝國、莫卧兒帝國就是三足鼎立的態勢。

奧斯曼帝國在西,薩非帝國在東,莫卧兒帝國在南。

本來呢三方保持着相當程度上微妙的平衡,任何一個輕易的改變就會使得這個平衡打破。

偏偏波斯人做了這個打破平衡的人。

一時間奧斯曼人頹了,莫卧兒人又豈是什麼善茬。

他們見時機到了,就開始大肆的擴張,不僅向南擴張,甚至把手伸到了絲綢之路上的咽喉地帶,喀布爾地區。

這是阿巴斯二世所不能容忍的。

因為當初波斯人和明人達成協議就是由波斯人代理絲綢之路兩河流域的權力。

明人充分信任波斯人,也是因為雙方彼此間曾經並肩戰鬥過。

這絕不是旁人三言兩語可以輕易挑撥的了的。

莫卧兒人一直想要插足其中,就是因為他們想要在絲綢之路上施加自己的影響力,在相當程度上保持一個符號意義。

但是如此的話,波斯人的利益就會被動搖。

阿巴斯二世絕對不能准許。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