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打了一輩子仗,十分認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更見不得統領高高在上地躲在背後發號施令,卻讓百姓子弟兵在前面衝鋒陷陣送死的。
再者,他認為武將之家,必須有人時刻保持着血性,所以才立下了這麼個規矩,至今不曾改變。
不過太上皇頒布的條令倒是很靈活,根據武官職位的高低,其子參軍服役的年限在五年到十年不等,服役的武官之子年滿十五歲便可以入軍營,最遲年滿二十必須服役。
衛纓的家庭情況有點特殊,她爹是個妻管嚴,后宅沒別的女人,膝下自然也就只有二子一女。
按照規定,衛家男兒是有一個必須參軍的。
衛纓的弟弟才八歲大,這兵役自然落到了她哥哥的頭上,並且對方已經年滿二十了,沒法再拖下去了。
奈何衛哥哥是個生在武將之家的文人,更是體弱的早產兒,打小身子骨就不好,別說五年了,能熬過三年都夠嗆。
只怕還沒等上戰場,他就先死在操練士兵的戈壁灘上了。
偏偏衛哥哥又不符合身患殘疾的標準,此役不得不服,讓衛家人惆悵不已。
關鍵時刻,衛纓站了出來,提出要代兄長從軍,以換得哥哥將來能安心入仕。
蕭壁城看到這裡,也是哭笑不得:“當初我還納悶,衛中將一個愛妻如命的人,怎麼會憑空冒出來一個十七歲的庶子,原來都是假的。”
那會兒因為這件事,軍營里還挺熱鬧的。
人人都知道衛中將老實本分,從來不在外拈花惹草,他家裡有個母老虎,也不敢多看別的女人一眼。
直到某天,一名少年突然拜訪衛家,自稱是衛中將流落在外的兒子,如今攜亡母信物上京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