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政變再次失敗(1 / 1)

“大仙”管恪告訴曹操來年春許昌必有大火,須小心提防。曹操相信了,派自己的心腹王必統領許都禦林軍馬。這個時候司馬懿進言道王必這人嗜酒性寬,怕是不能擔任“首都衛戍司令”這個重任。曹操並沒否認王必的這兩條弱點,但是他認為王必這人久經考驗,忠誠敬業,是最適合“首都衛戍司令”的人選。

後來的事可能各位尊貴的大大們都很清楚, 五人在元宵佳節放火,結果造反失敗,五人滿門抄斬;而五人之所以能成功放火,王必是其重要因素。在三國這種亂世,殺機重重,嗜酒和警惕性差可是致命弱點!曹操乃一代梟雄,他當然知道在亂世裡什麼品性這麼重要。但他為什麼會在司馬懿的勸諫下還執意讓王必擔任如此重任?P民我認為曹操應該對管恪的話心底裡還是有所懷疑,所以才會有所輕視!

耿紀等五人見曹操晉封為“魏王”,很是不平,商議要造曹操的反。其實五人比較死腦筋,張飛不是說過這麼一句話嘛:天下乃有德者居之!天道變幻,優勝劣汰才是人間正道,實在不必死抱著儒家那套“忠君體國”的陳腐思想不放。五人中有三人都是曹魏的中層乾部,兩人乃曹操原保健醫生吉平的兒子,屬於漏網之魚,網上通緝逃犯。這兩人肯定是倒曹的死黨——隻有顛覆了曹氏政權兩人才能洗刷通緝犯的身份,才能有活路;而另外三個人則本身就是中層乾部,曹氏政權的既得利益者,這三人也去造反,實在是比較吃虧!

這五人把造反想得忒容易了——要知道當時曹氏政權異常穩定,而許都的禦林軍是由曹操的心腹王必統領,城外還有夏侯惇的三萬大軍日夜巡邏,以數百家奴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基本為零。五人輕視了此時造反的難度,為他們和他們家族的人生悲劇埋下了濃重的伏筆。

當城中火起後在許昌城外巡視的夏侯惇是這麼處理的:他派出一支軍隊入城協助曹休平叛,同時統領餘部緊緊圍住許昌,不讓一人出城!這種應急處理很是明智,所謂“圍網捕魚”是也;事實也證明這一套的確行之有效——叛亂的五個領頭人都被一網打儘,徹底剿除。

而隨後曹操的做法卻引來了極大的爭議。五個叛亂的首腦在混戰中被乾掉了三個,而被生擒的耿紀、韋晃居然還沒被審問就被曹操斬首了!這就把人證徹底搞沒了,此案就成了徹徹底底的無頭案。而曹操顯然不想放棄追查,他非常懷疑自己的官員對於自己的忠誠度,於是乎便命夏侯惇押解眾官員來到鄴城,由自己親自發落。曹操下令救火的站於紅旗下,不救的立於白旗下。大家一想救火肯定沒罪啊,於是乎大部分人都跑到紅旗下站著。結果曹操發話說你們名為“救火”實則“助賊”,將他們統統殺掉了!

這就比較奇怪了,要知道站在紅旗下的很多人並沒出門救火,而是生怕擔責才去了紅旗下;何況就算在叛亂時出了門也不一定就是“助賊”,沒出門也不一定是“忠臣”,很有可能隻是坐山觀虎鬥。而且從“疑罪從無”的法治觀點來看,殺這三百多人實在是太冤!

這三百人沒被審判就被斬首了;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當朝官員!P民我每每讀到這個章節就會在想:一大半的在朝官員都被處決了(都是京官,應該平均級彆不低),難道對朝政不會有影響?曹操生性多疑,然而這事乾得實在是太糊塗,真是自毀長城啊!

隨後曹操定官員級彆,P民我愣是研究了數年也沒搞懂。什麼“遂定侯爵六等十八級,關中侯爵十七級,關內外侯十六級,五大夫十五級”,實在不知道是啥意思!這應該算是《三國演義》一書中的一個漏洞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