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趁機除隱患(1 / 1)

曹操死了,曹丕上位。曹彰統重兵前來吊喪(實為爭位),而曹植和曹熊來了個“冷處理”,不管不問。這其實都是很愚蠢的行為,而且著實不孝——老爹死了,難道就一點都不悲痛?而曹彰是手握重兵的,最後知錯就改因此也就有驚無險;而你曹植可是原來的世子,在關鍵時刻怎麼還這麼胡亂,授人以柄?在國人的心目中曹植素來形象正麵,不僅忠孝而且智商高;依P民我看來其不僅智商極低(至少是情商極低),而且似乎並不孝順(當然了其當時可能內心十分悲痛,隻是因為憎惡親兄曹丕的緣故而故作此態)!

曹彰提重兵從千裡之外的長安一路殺奔而來直至鄴城城下,居然無人攔阻。依P民愚見原因有三:首先,曹彰能征慣戰,威名赫赫,大家都有些膽寒,因此不願主動與其交鋒;其次,曹丕作為曹操的世子時間不長,而且不顯山不露水的,眾人對其並不很臣服;最後,曹彰也是曹操之子,現曹氏後人爭位,很多人是想作壁上觀的。這個時候如果曹丕發兵相抗,十有八九是要慘敗的;幸虧諫議大夫賈逵挺身而出,大打“心理戰”,不戰而屈人之兵,取得了近似完美地效果。

在這裡還有個小細節:曹彰服軟之後主動將所帥本部軍馬儘交予曹丕。為什麼他會這麼做呢?P民一番琢磨,覺得緣由有二。首先,此時的曹彰不僅對曹丕心服口服,而且還滿心愧疚,為了謝罪,其主動提出上交兵權。其次,此時的曹彰已經對弟弟曹丕俯首帖耳,為了徹底曹丕的懷疑,其主動釋去兵權。最後,此時的曹彰是單槍匹馬,十萬雄兵都窩在城外呢;如果這時自己還不識相,曹丕翻起臉來亂刀剁了自己也未可知。而曹彰主動上交兵權後下場果然不錯,全身而退。

曹彰素來鎮守長安,那裡是戰略要地——本身就是三朝國都(西周、西漢、東漢末期的一部分),且西臨羌人,羌人剽悍不馴,必須得大兵鎮守。想必曹彰歸去後又被曹丕授予重兵——曹彰欲擒故眾,果然一點都沒吃虧!

看來曹彰並不算傻。他以前的曆史也證明:一位百戰百勝的將軍並不可能傻到哪裡去。

曹植十分無禮,一錯再錯。而曹丕在成功處理了曹彰這個老大難後,開始專心處理起另一位“刺兒頭”曹植來。許褚領著一千虎衛軍殺到,逮捕了曹植及其府下大小屬官,押送鄴城。而此時曹植和一乾人等居然儘皆醉倒!曹植的兩位心腹丁儀兄弟曾極力稱讚曹植英明神武,看來也不過如此!

當然了,這兩位也是草包。所謂“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其言是也!

最後是曹丕招曹植現場賦詩。今日很多尊貴的大大們都認為曹丕是想借機除去曹植,P民我獨認為非也。曹丕的確是想借機懲罰曹植,但並沒想一定將其殺掉。

曹植連做了兩首詩;尤其是第二首,實在精妙。為了把豆子煮熟,愚蠢的豆萁不惜玉石俱焚,燃燒自己犧牲自我,實在是可惜可歎。曹丕聽了後除了感動後估計還悟出了些人生哲理,再加上母親卞夫人的極力乾預,終於曹植得免大難。

而劉備這裡則越來越不按常理出牌。按理說荊州已失,問鼎中原的可能性已經徹底破滅,此時的當務之急發展經濟,伺機奪回荊州。而劉備卻一廂情願地決定先做掉東吳孫權,再做掉北方的曹丕!更為奇怪的是此時此刻一向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法正等人卻一言不發!劉備最後的敗亡,諸葛亮、法正等一幫重臣是要負很大責任的。

劉備聽從廖化哭諫,準備做掉關公父子敗亡的幫凶——劉封和孟達二人。然而彭羕居然首先事先得到了消息,連夜修密信給孟達。這說明了什麼呢?P民我認為這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劉備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夠好,連屬於“絕密”密級的信息都能泄露到身為從事這種中層官級的彭羕頭上。而彭羕顯然不夠聰明,政治能力低下,在大是大非麵前站錯了隊。

而最終劉備聽從諸葛亮的建議殺了彭羕,實則失誤。彭羕這人縱然千錯萬錯,然而“犯罪未遂”,並未產生實質性傷害;同時彭羕這人有大功在先,不可輕易誅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誅殺了此人必然震動其密友孟達,影響全局。最終上庸丟失孟達叛降劉封大敗都與此密切相關!

孟達叛逃後劉備大怒,用劉封來拚孟達,來個現實版的“鷸蚌相爭”。其實此時的當務之急是發展經濟安頓民生;即便要複仇也應該全力出擊,而不是單由劉封率孤軍前去拚消耗。

劉封此時還蒙在鼓裡,昂昂然而往,可見其智商不高。而孟達顯然比劉封聰明,他一語中的:“汝死已臨頭上,還自執迷不省!”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