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1 / 1)

曹爽和他的弟弟們出城打獵(其實是搞師級軍事演習),結果司馬懿趁機在洛陽城中作亂。這裡就設計到一個大問題:司馬懿是不是為這場政變蓄謀已久?

P民我的回答是:是,同時也不是。

為什麼說“是”呢?自從被同為托孤大臣的曹爽架空後司馬懿就一直在裝病。曹爽接受“智囊”桓範的建議派新任荊州刺史李勝前來告彆,結果司馬懿演技大爆發,與李勝大演對手戲,成功騙過了曹爽。也就是說,司馬懿至少已經有幾年反心了!

那為什麼又要說“不是呢?”其實各位尊貴的親隻要仔細看《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六回,你就會發現司馬懿在最開始是對新皇帝曹芳是有感情的——曹芳在老皇帝曹睿的教導下稱司馬懿為“相父”,抱著他的脖子不放;而此時的司馬懿也流下了熱淚。曹爽一開始對司馬懿十分恭謹,司馬懿與其相處十分融洽並沒鬨出什麼事兒來。因此,應該說在那個時候司馬懿並無反心。司馬懿的反心其實完全是被“豬隊友”曹爽給生生逼出來的!

準確地說,司馬懿是個權力欲很重、報複心很強的人。曹爽架空了他,他因此懷恨在心。此時的他不僅深恨曹爽,同時也遷怒於小皇帝曹芳;他不僅要奪回自己以前的權力,甚至還覬覦上了皇權。

客觀地說,曹爽也不是啥好鳥。這人其實是外族,因為爺爺有恩於曹操而有幸進入曹氏宗族。這人不僅情商低而且人品拙劣,把控朝政橫行不法。完全可以這麼說:如果司馬懿不通過政變將其除掉,曹爽日後也必定篡位!

因此才可以解釋:為啥光杆司令司馬懿在都城造反會那麼容易。

由於曹爽資曆淺、情商低、品性惡劣,當朝眾臣特彆是外姓臣子對其都很不感冒。而司馬懿由於資曆深、情商高、素來低調再加上蒙冤負屈,大家對其不僅深有好感,而且都報以深深地同情。

因此在政變初期,不少人都認為司馬懿這不是“謀反”,而是“撥亂反正”。因此很多人都積極參與,至少也保持了中立。

司馬懿一上來就控製了軍隊。他命令司徒高柔和太仆王觀控製了“北部戰區”,這下子底氣就足了!高柔和王觀都是“正國級高乾”,司馬懿能輕易指揮他們說明那個時候的他是很得人心的!而且隨後司馬懿又帶領一班“舊官”前往太後那裡告狀,由此可見其在政治上十分成熟,知道搶占了軍事上的高地後就必須立刻搶占輿論上的高地!

接下來司馬懿又拉了兩位高官一同寫表,告知小皇帝自己在做什麼。而他自己則引兵守住武庫(也就是軍械庫),而他的小兒子司馬昭則引兵出城屯於洛河之側,守住浮橋。這下子在都城大局已定。

在這裡還有個很有意思的小細節:當司馬懿造反的消息傳到曹爽府邸時,守門將潘舉率領數十弓弩手登樓射擊,竟然使得司馬懿的大軍不得通過!P民我一開始看著覺得很是酸爽,後來仔細一想不對呀,你區區幾十號人又不是據守險要,能擋住司馬懿的大軍?這似乎是本章回的一處穿幫。

而這處細節裡又隱藏著一處小細節:守門將潘舉正領著人在門樓上放箭呢,偏將孫謙在後麵放話了。他放的是什麼話呢?他叫潘舉彆射了,太傅(司馬懿)此行是在為國家大事出力;一連勸了三次,潘舉也就就坡下驢。這到底說明了什麼?

很簡單,說明了曹爽很不得人心,連他自己衛士都和他不一條心!

即使如此,曹爽作作為皇親國戚托孤大臣早已樹大根深,因此還是有一些“死黨”的。司馬魯芝、參軍辛敞和大司農“智囊”桓範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桓範,其定位高、謀略深、、人脈廣(連洛陽城的把門將司蕃都是其老下屬,不敢違逆),他的出逃讓司馬懿大為震驚。還是蔣濟看得透徹,他就說了:彆擔心,曹爽此人極蠢,他一定不會聽從“智囊”的正確意見的!

蔣濟的眼光無疑是極為精準的。

此時的司馬懿撒了個彌天大謊。他是想借此將曹爽勢力一網打儘的,然而卻千方百計多次保證自己此舉隻是為了兵權,非為其他,甚至還不惜指洛水為誓!殿中校尉(相當於衛士長)尹大目也被司馬懿派去當說客,忽悠大傻瓜曹爽。這裡就有產生個小細節:這尹大目不是曹爽的好友嘛,為什麼會去當這個不光彩的說客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殿中校尉尹大目與曹爽麵和心不合,他的“芳心”其實是暗屬司馬懿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