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國大將軍董厥聽聞魏軍進犯,趕忙率二萬兵去增援劍閣關。當他發現遠處煙塵大作時懷疑是魏軍到了,趕忙搶占劍閣。這兩件事情都說明董厥這人軍事素質還是比較過硬的!同樣,雖然沒有皇帝的詔書左將軍張翼和右將軍廖化還是及時增援了薑維,也不失為蜀漢虎將之稱。
而且董厥還很明智!雖然他是外戚,然而在戰略上還真是很有一套。他敏銳地提出雖然劍閣可以守,然而成都防守空虛,萬一被敵所趁將會十分危險。然而薑維卻大大咧咧,以為成都附近都是天險,滿不在乎。
實際上還是老古話說得好: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雖然成都有“地利”之便,但萬一魏軍發動“人和”優勢,成都也是守不住的!最後鄧艾偷渡陰平襲占成都就是明證!
真是成也薑維敗也薑維啊!
而曹魏的敗將諸葛緒前去主帥鐘會那裡請罪,鐘會大怒,要斬殺他。P民我始終不理解一向足智多謀的鐘會怎麼會乾出如此不智行為:首先,勝負乃兵家常事,不必小題大做大驚小怪;其次,諸葛緒是鄧艾的部下,鐘會其實是沒有權力處置他的。
而且當監軍衛灌來勸說時鐘會還說了這樣的話:彆說是小小的諸葛緒了,就算是鄧艾犯了罪爺爺我也能殺他!驕狂之情溢於言表。可能各位尊貴的大大們應該都知道,這位驕狂的三軍統帥鐘會是位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從小就自恃才高而瞧不起人;但鐘會如此驕狂是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結果是當然的!
作為此次戰爭行動總司令的司馬昭讓鄧艾和鐘會兩員大將互不統帥各自為政,結果就造成了誰也不服誰誰都看誰不順眼,協調性極差,直接導致最後鄧艾和鐘會兩員國之棟梁雙雙死於非命。可能有的大大看到這裡會不服:司馬昭不是任命了衛灌當監軍嗎?其實監軍一職相當於現在PLA的政委,與鄧艾、鐘會皆屬平級,而且沒有實權。因此這不能不說是司馬昭的重大失策!
而鐘會在諸將的極力勸說下終於沒有斬殺諸葛緒,換成了如下兩大舉動:首先,將諸葛緒押送洛陽,讓司馬昭來處置他;其次,趁機收編了諸葛緒的殘部。這其實也都是很過分的行為——將諸葛緒押送洛陽屬於“越級彙報”,越俎代庖;而趁機收編諸葛緒的殘部則顯得私心滿滿,而且屬於先斬後奏。
而鄧艾聽說此事後果然勃然大怒。幸虧其子鄧忠及時勸其顧全大局,否則當日便要大事不妙!鄧艾估計是出於團結一致槍口對外的目的,帶上十幾個衛士跑去見冤家鐘會。鐘會畢竟做賊心虛,他聽說鄧艾來了趕忙問其帶了多少人來是否要進入一級戒備操家夥乾活?當聽說他隻帶了十幾個人來,鐘會終於長出一口氣,曉得對方不是來打群架的;於是乎擺了幾百彪形大漢來充場子裝門麵。在筵席上鄧艾建議鐘會派一軍從陰平小路偷襲成都引誘薑維回援,趁機攻破劍閣。鐘會說此計甚妙,你趕緊去打,我在這裡等著老弟的大好消息!
實際上鐘會自作聰明,他認為陰平小道艱險無比,去走那條路就是送死。鄧艾也不傻,他立即看出鐘會對自己的建議是滿不在乎,於是乎便當夜進軍。這鄧艾做了充分準備:首先他命令自己的兒子鄧忠帶著五千“工程兵”不穿衣甲(估計是為了減負),帶上斧鑿器具前出修路;鄧艾又選了三萬精兵,各帶乾糧繩索隨後跟進。鄧艾其實十分謹慎,他每隔百餘裡就駐下三千人的部隊以為後應,步步為營穩步推進,就這樣行了七百餘裡,還剩下兩千人馬。
也就是說鄧艾親率的三萬精兵經過幾次分兵,隻剩下了兩千人。這似乎就有些不對了:鄧艾他們滿打滿算也就分兵七次,充其量也就隻能駐紮下兩萬一千人,那應該是剩九千人才對啊,怎麼會對不上數?
難道是羅灌水的小學數學不及格,小學畢業證是私自用蘿卜刻的?當然不是。要知道陰平小道到處都是高山峻嶺艱險無比,士卒從那裡通行肯定會有大量的傷、病、亡。因此,兩者的數字肯定是對不上的!
不僅如此,作為開路先鋒的那五千“工程兵”肯定傷、病、亡的比例會更大。後麵就有明證:鄧艾最後奇襲江油時總兵力是兩千餘人,也就是說五千“工程兵”最後隻剩下數百人,損失率居然高達百分之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