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1 / 1)

第430章

這時,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戶,灑在他們身上,將他們的身影拉得長長的。皇太后望着窗外的夕陽,心中默默祈禱:“希望孩子們能理解我們的決定,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皇太后和太上皇開始為出行做準備。雖然心中依舊不舍,但他們知道,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他們要勇敢地邁出這一步。

出發的前一天,皇太后和太上皇再次來到孩子們的住處。他們站在門口,靜靜地看着孩子們在院子里玩耍。小南逸和小南瑤玩得不亦樂乎,絲毫沒有察覺到皇爺爺和皇奶奶的到來。

“讓他們盡情地玩吧,這是他們的童年,應該充滿快樂。”皇太后輕聲說道。

太上皇點點頭:“是啊,看着他們這麼開心,我們也能放心一些。”

在那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的宮殿內,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絲絲縷縷地傾灑而下,在地面上勾勒出一片片斑駁陸離的光影。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檀香氣息,給這原本莊重的空間添了幾分寧靜祥和之感。顧琉璃身着一襲淡藍色錦袍,身姿雖因身孕而略顯臃腫,卻依舊難掩其溫婉氣質。她微微頷首,眼眶微微泛紅,像是藏着一汪即將決堤的春水,輕輕握住皇太后的手,聲音略帶哽咽,如同春日裡被微風吹動的琴弦,帶着絲絲縷縷的哀愁:“母后,琉璃明白,只是心中難免有些不舍。這宮中事務繁雜,有母后在,琉璃心裡踏實。不過,琉璃定會儘力,不負母后所託。”

皇太后一襲深紫色宮裝,端莊優雅,她輕輕拍了拍顧琉璃的手,那動作輕柔得彷彿在安撫一隻受驚的小鹿。眼中滿是慈愛與信任,恰似春日暖陽,溫暖而明亮:“琉璃,你聰慧且堅韌,又有景川在旁協助,哀家放心。平日里若有難處,可與景川商議,也可找幾位信得過的大臣參謀。小逸和小瑤雖調皮,但都是懂事的孩子,你多多教導便是。”

幾日後,皇太后離宮的那天,皇宮的宮門大開,寬闊的廣場上,地面被清掃得一塵不染,泛着清冷的光。兩旁的侍衛身着整齊的鎧甲,手持長槍,身姿筆挺,宛如一座座堅毅的雕塑。天空湛藍如寶石,卻不見一絲雲彩,彷彿也在為這場離別而靜默。皇太后帶着一支精悍的隊伍,浩浩蕩蕩地朝着宮門走去。她步伐沉穩,每一步都像是踏在歲月的長河裡,帶着對往昔的眷戀與對未知的堅定。顧琉璃與蕭景川率領一眾皇室成員,早已在宮門前整齊排列。顧琉璃眼神中交織着不舍與擔憂,緊緊盯着皇太后的身影,彷彿要將這一刻深深烙印在心底。蕭景川神色凝重,微微皺眉,雙手背在身後,身姿挺拔如松,盡顯一國之君的沉穩。小南逸和小南瑤站在最前面,小南瑤的眼眶已然泛紅,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像兩顆搖搖欲墜的珍珠,她的小手緊緊攥着衣角,彷彿那是她最後的依靠。小南逸努力挺直腰板,可眼神中仍難掩失落,時不時望向皇太后,像是在期盼這離別只是一場虛幻的夢。

回到宮中,宮殿內一片忙碌景象。顧琉璃迅速調整狀態,每日早早起身,前往議政殿。殿內,大臣們手持奏章,神色各異,有的眉頭緊鎖,憂心忡忡;有的目光堅定,似乎在思索着應對之策。顧琉璃坐在一側,與蕭景川一同商議朝政大事。她接過大臣遞來的奏章,仔細審閱,目光在奏章上快速掃過,時而微微皺眉,時而輕輕點頭,那專註的神情彷彿整個世界都只剩下手中這份奏章。“陛下,這幾日我仔細看了各地的災情奏章,有些地方受災嚴重,我們需儘快調配物資,組織賑災。”顧琉璃指着奏章,認真地對蕭景川說道,聲音清脆而堅定,在空曠的議政殿內回蕩。

蕭景川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憂慮,點頭道:“琉璃所言極是,此事刻不容緩。朕這就安排戶部和工部,儘快落實賑災事宜。”說罷,他轉頭看向一旁的太監,目光如炬,下令道:“速傳戶部尚書與工部尚書進宮商議。”太監立刻領命,匆匆離去,腳步聲在殿內迴響。

在處理朝政之餘,顧琉璃前往孩子們的書房。書房內,書架林立,擺滿了各種書籍,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墨香。小南逸和小南瑤正在認真讀書,小南逸端坐在書桌前,雙手捧着書,眼睛緊緊盯着書頁,時而微微搖頭,口中念念有詞,沉浸在書中的世界。小南瑤則坐在一旁的矮凳上,手中拿着畫筆,在紙上認真地描繪着。顧琉璃輕輕推開門,走了進去。“逸兒,瑤兒,今日功課可都學會了?”顧琉璃輕聲問道,聲音溫柔得如同春日裡的微風。

小南逸放下手中的書,起身行禮,臉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母后,孩兒都學會了。先生今日講了許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小南瑤也跑過來,拉着顧琉璃的手,眼睛亮晶晶的,像兩顆閃爍的星星:“母后,我今日還畫了一幅畫,畫的是我們一家人。”

顧琉璃笑着摸了摸小南瑤的頭,那笑容如同春日裡盛開的花朵,燦爛而溫暖:“瑤兒真乖,快拿給母后看看。”

日子一天天過去,顧琉璃的肚子愈發隆起,行動也變得更加不便。她在宮殿的長廊中緩緩踱步,每一步都顯得有些吃力,宮女小桃緊緊跟在身後,眼中滿是擔憂。“娘娘,您該休息了,這幾日您太過操勞,可要注意身子。”小桃看着忙碌的顧琉璃,心疼地說道。

顧琉璃微笑着搖搖頭,那笑容中帶着一絲疲憊卻又透着堅定:“小桃,我沒事。如今母后不在,我更要打起精神,不能出半點差錯。”

在顧琉璃的努力下,宮中一切運轉正常,大臣們對她的能力也愈發欽佩。朝堂之上,大臣們在商議國事時,時常會向顧琉璃投來敬佩的目光,有的微微點頭,對她的見解表示贊同;有的交頭接耳,低聲稱讚她的聰慧與果敢。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