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頁(1 / 2)

如果西國第一智將毛利元就進行布局,那麼以毛利元就與楊妙真的智力差,或許毛利元就可以成功算計楊妙真,還真有可能活捉楊妙真。

只是張遼率領大軍壓境,牽制毛利元就,毛利元就無法脫身前去對付楊妙真。

張遼處於全盛狀態,統帥毛利元就只能小心地與張遼周旋。

楊妙真還在繼續刷破界任務需要的戰績。

……

徐州,琅琊國,徐達、常遇春統帥大軍,從青州北海國南下,攻入琅琊國,琅琊國兵荒馬亂,烽火四起。

陽都縣,諸葛家族聚集一群當地的壯丁、玩家,修築塢堡自保。

東漢玩家都知道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被稱為“龍虎狗”組合,為徐州琅琊國陽都縣人,因此不知道多少玩家前來招攬諸葛家族,為己所用。

不過諸葛家族的家主諸葛珪,屢次拒絕登門造訪的玩家。

劉備三顧茅廬,才能請動諸葛亮出山。

尋常玩家,還真的無法達成招募諸葛亮的條件。

諸葛亮、司馬懿,這是五虎將陸續隕落以後,撐起三國的大人物,招募條件也比較苛刻。

“河北、中原諸侯大打出手,兵荒馬亂,戰火即將波及陽都縣,因此我回來琅琊,接你們兄弟姐妹數人前去荊州襄陽安置。這也是荊州牧劉表的意思。”

劉表屬吏諸葛玄回鄉,召集諸葛珪之子諸葛瑾。

諸葛珪在不久前病故,諸葛瑾當家,長兄為父。

諸葛亮的年紀比司馬懿還小,此時還不能做主。

“叔父的好意,子瑜心領了。但子瑜聽聞,荊州與江東諸侯相互征伐,江夏有戰船數萬、兵甲數百萬,烽火遍地。”

“既然無論中原還是荊州,皆有戰亂,離開鄉里,意義何在?”

“荊州牧劉表未必是良主,我們諸葛氏既然發跡於琅琊,不如守住這塢堡,再觀天下大勢。”

諸葛瑾雖然年少,但思路已經井井有條,讓諸葛玄也愣了一下。

劉表聽聞琅琊諸葛氏有經天緯地之才,於是叮囑諸葛玄來接諸葛氏眾人入荊州。

琅琊諸葛氏確實是人才輩出。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均、諸葛誕、諸葛恪……

只是此時荊州軍與江東軍在夏口合戰,荊州不比中原太平,自然無法前往荊州避難。

相比之下,諸葛瑾更加傾向於留守故土。

安土重遷,這是古華夏根深蒂固的觀念。

除非在北方活不下去,才會衣冠南渡。

歷史上,諸葛玄帶着諸葛亮、諸葛均等人前去荊州,諸葛瑾、諸葛誕留在徐州。

後來,在曹操東征劉備,攻打徐州的那一年,諸葛瑾為了避開戰亂,前去江東避難,而諸葛誕這一旁支,依然留在徐州。

這也是為何,琅琊諸葛氏的“龍虎狗”,分別為蜀國、吳國、魏國效力。

諸葛玄嘆道:“天下大勢,捉摸不定,不知何方可以取勝。不如分開,或許可以保全血脈。”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