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路兵馬,魏王陛下親征,領兵三百萬,攻打宛城,直取荊襄。”
“第三路兵馬,以孫堅為帥,領兵兩百萬,攻打合肥,威脅江東。”
“李舜臣、徐達、常遇春、管承領水師五十萬,從青州出發,進入長江,威脅曲阿。”
“各州預備兵力二百五十萬。”
“主力兵馬加上預備兵馬,合計1000萬。”
沮授等文臣完成了徐天部署的三路齊進的戰略。
韓信攻略關中,孫堅攻略江東,徐天中路開花。
相當於徐天同時發動赤壁之戰、潼關之戰、合肥之戰。
徐天人口充足,兵力雄厚,又獲得了一批新的文臣武將效忠,擁有幾大神器,因此有足夠的實力壓制周邊的強敵,所以直接三路開花。
即使不同時征伐,這些諸侯也不會讓徐天好過,什麼時候說不定就會背刺。
“韓信攻打洛陽、關中,旨在牽制涼軍。本王的主攻方向,乃是荊州劉備、劉表。”
徐天模仿了曹操的進軍路線,在平定北方之後,優先考慮攻打荊州,分割益州和揚州,使得涼國和吳國的勢力範圍不能連成一塊。
如果讓他們同氣連枝,將來還會有更大的麻煩。
兵仙韓信以兩百萬兵馬,負責牽制洛陽和長安的兵力。
其實還是有些勉強。
涼國有大唐軍神李靖、魔神呂布、五虎將馬超、秦瓊、龐德、司馬懿等武將,益州牧帝霸是北地槍王的兄弟,手底下有甘寧、張任、李嚴、黃權、法正等部將,也相當難纏。
他們的兵力湊在一起,說不定有300~500萬,全部動員,兵力更多,韓信也要以牽製為主。
徐天將主力用於對付帶甲百萬、良將千員的荊州。
孫堅帶兵牽制吳國蒙毅。
孫策成長起來,孫權也可以出仕了。
只有孫堅、孫策、孫權父子,實則難以抗衡岳飛、呂蒙、養由基等人,於是徐天派出了徐達、常遇春,與李舜臣統領水軍,在長江上進行機動。
整個寒冬,徐天令造船廠的工匠打造機關玄武,將機關玄武當做是決戰兵器。
水師的目的也是為了牽制江東水師,讓徐天有充足的時間拿下荊州。
只要拿下荊州,以荊州水師和青州水師合力,就能滅掉江東水師。
無論如何,也不能重蹈覆轍,倒在赤壁之戰。
“徵調舉國之兵、糧、馬,成敗在此一舉,諸卿務必儘力。”
“是。”
魏國成為戰爭機器,持續運轉,徵調1000萬兵力,比起官渡之戰還要瘋狂。
畢竟,這是統一天下的大戰,而且徐天的胃口極大,想要直接滅掉其他各路諸侯。
這種大手筆,哪怕是赤壁之戰的曹操都未曾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