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徐天任命為魏國大將軍,以典韋、許褚為護衛,保護獨當一面的韓信的安全。
韓信的弱點是自身武力不夠,這一點徐天在垓下之戰已經有所領悟。
只要殺了韓信,韓信的大軍將不攻自破。
因此,徐天派出典韋、許褚兩大護衛為韓信保駕護航,給足了韓信面子。
另外,典韋、許褚忠心耿耿,要是韓信有反意,典韋、許褚會直接出手斬殺韓信。
韓信在河東、河內兩郡,聚集了200萬兵馬。
兩個郡,200萬大軍,這樣的規模,足夠滅掉任何一個中型文明。
這只是徐天用來統一東漢的三路大軍之中的一路兵馬。
“張遼、徐晃、張郃、于禁、王凌幾位將軍已屯兵孟津,籌集戰船,準備渡河。”
“曹操、冷月屯兵三十萬北邙山,欲在北邙山阻擋王師。”
韓信親臨河內郡,統帥大軍攻打洛陽、牽制長安。
魏軍和涼軍在孟津、北邙山一帶對峙,大戰一觸即發。
除了典韋、許褚被派給韓信擔任護衛以外,徐天將五子良將的四人調給韓信,還有太原王氏的王凌、雁門太守牽招、董府贅婿牛輔、關西大將華雄等武將,也被臨時划入韓信軍團的編製,加強韓信對洛陽的壓制力。
韓信可以給一個戰場所有魏軍提供軍團加成,然而,河內郡、河東郡可能會演變成兩個戰場,還是要有一群武將相助,韓信才能更加遊刃有餘。
“待200萬大軍就緒,便渡過黃河,攻打北邙山。”
“牛輔、華雄駐守河東郡蒲坂城,扼守要害。”
韓信着手部署,對洛陽以攻為主,對長安則以守為主。
北邙山位於洛陽以北,冷月與曹操在此地構築防禦工事,以守為主。
冷月、曹操輸了官渡之戰,進入洛陽,兵馬只剩下50萬。
面對韓信200萬大軍壓境,冷月、曹操的壓力不小。
曹操身邊可用的武將不多了,只剩下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休幾個宗親武將,以及樂進、李典、滿寵幾個外姓武將。
冷月這邊有廉頗、李牧、藺相如、李嗣業,可惜在官渡之戰戰敗,有將無兵,只能接受北地槍王給予的兵馬,受到北地槍王控制。
“為了防止徐天採取蛙跳戰術,利用飛行軍團奇襲洛陽,洛陽由曹仁、滿寵防守,駐兵20萬。北邙山只有30萬兵馬。如果韓信集中100萬兵馬急攻北邙山,不出十日,北邙山必定淪陷。”
冷月觀察北邙山的部署,認為擋不住兵仙韓信的攻勢。
韓信一個人就可以為進攻北邙山的魏軍提供加成,縱使冷月有廉頗、李牧都難以與韓信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