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遊山西村》詩雲: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金陵境內,楊卓幾個人卻是陡然聞得西邊的消息。
打探之下,卻是目瞪口呆。原來江陵出了變故,楊協被突然調去京師,再未回轉。緊接著元循這個三朝元老被殺,導致江陵群龍無首,陷入混亂。楊卓屬下的武仙,蜀中魁等人,梵婀玲,商丘七靈,儘數逃出了了江陵。楊卓宛如遭到了突然的雷擊,木雕泥塑一般,當時良久未語,呆呆出神。直至賀征遠出去打探消息,才得知其中的緣由。
原來,當時朝中有人謠傳,說楊協是昔年武都氐帥楊定第六代孫,故而被朝廷調去京師陳情,表明心跡。可是,不曾想,楊協剛剛被調去京師不多時,元循就在江陵為刺客所殺,造成江陵無主。此時,朝廷懷疑此事與楊協相關,所以囚禁了楊協,問訊此事。
江陵之內,數日一變,軍馬散亂,百姓驚恐,蜀中魁武仙等人護著梵婀玲逃出了江陵。楊卓當時聞得了賀征遠的回報,心頭如有萬根刺卡著,低低說道:‘這是陰謀,釜底抽薪。“
賀征遠過來勸解道:‘這件事,我們會查清楚的,朝廷也會給你一個清白的。“楊卓低低說道:”這件事,事已至此,我其實也不貪圖這江陵的繁華,或是我這清卓幫幫主的位置,難道那些人非要置我於絕境嗎?“
賀征遠易禪師鬱見瀅幾個人都知道,他所言的那些人,該是暗獄天堂之流。賀征遠說道:‘事情依然如此,我們隻好麵對。待得武仙前輩幾個人,過幾日就要到達此地,我們再做區處。“楊卓點頭,說道:’希望我爹,會給我留下點有用的東西——”這是楊卓初次在口中出現“爹”這個字眼。
楊卓心頭很是沉重,因為他知道朝廷風波之劇烈,一旦啟動,便萬難停止,曆朝曆代因為冤案而死的數不勝數,想那嶽飛白起李牧廉頗,王侯將相,又有幾個人不是被冤案所致凋零的呢?楊協卻是對楊卓母子十分不堪,遺棄糟糠之妻令娶上河郡王之女,自然有無數人嫉妒排擠,暗中打壓,聯合抵製,或是栽贓構陷,這都不是稀奇的事情。
當此時,楊卓清卓幫做的太大,而楊協兵部尚書被抬得有點高,和元循一同治理江陵,難免引人非議,加之自己與暗獄天堂等人結怨,可能也會遭到無名的惡意中傷。這種暗中的造謠誹謗,比之正麵的打擊來的力道更大,更猛,甚至不易捉摸,使楊卓這個久經戰陣的幫主都是措手不及,驚慌失措。
楊卓暗道,也許自己的父親,回不來江陵了,也許會死在了京師天牢,自己就真是不孝至極了。楊卓沉思良久,決定回轉長安,一探究竟。
賀征遠勸住了楊卓,說道:‘此時,事態未明,我們貿然前去長安,隻能加重朝廷的猜疑,致我們更加被動。不如且待武仙前輩幾人來此,再從長計議。“楊卓最終放棄了前去長安辯解的計劃。
不幾日,武仙蜀中魁,風怡然,盛枝梅,和梵婀玲,商丘七靈都從西麵沿江趕來,進入金陵。當時,賀征遠易禪師紀英婥,鬱見瀅等人秘密和武仙幾人接應之下,一起回轉客棧。楊卓當時招來了武仙,蜀中魁和風怡然,梵婀玲一起,坐下談起往事。
蜀中魁說道:‘這事來的突兀,我們都不曾戒備到此事。前些時,朝廷下來公文,說調楊協大人回京師述職,另行委派要員進入江陵主事。當時,楊協大人留下了一封短柬,交於我和武仙。當時我們也未細想,想來這是他交給幫主的東西,也就慎重保管了。後來朝廷傳來消息,說楊大人是武都氐帥楊定的六代孫,而幫主你是七代孫,故而朝廷開始徹查你家的族譜,最後發現,確係實情。
原來楊大人說自己是張家口人,可是,朝廷實際查實下,卻發現你祖上是從武都一帶搬遷至張家口,避居數年,隱瞞身份,而祖上確係武都氐帥楊定。隻是,年隔日久,沒幾個人知道這件事了。可是,後來有人密報朝廷,這確係實情,才有了定論。“
楊卓說道:‘那麼,元循大人被刺,卻是怎麼回事?”蜀中魁說道:‘當時,楊大人被調回京師述職,朝廷下令調來川中的將軍元忱,來江陵主持軍務。後來,元循大人去準備接待事務,行至江陵 城外時,被刺客所殺,當時轟動朝野。“
楊卓說道:‘刺客何等模樣?“蜀中魁說道:’我們當時也是焦頭爛額,未及顧忌此事,就出了行刺之事。據當時圍觀在側的百姓說,刺客是黑衣蒙麵,大白天的行刺,而且出手狠辣,武功招數之類,他們是說不清的,所以無從查起。僅從傷口看,卻並不起眼,也無從查證他們的來曆。”
楊卓說道:‘這是個徹頭徹尾的陰謀,用心何其歹毒,先叫我爹失去權位,再謀殺元循這個朝中元老,製造江陵的混亂,這些好事之徒,就可以乘機興風作浪了。這一招,卻是打中了我們的七寸,千算萬算,未曾算到此節。哎。“蜀中魁當時拿出了那封短柬,交於楊卓。
楊卓展開看時,上麵寫道:‘吾兒楊卓且聽,在此時刻,需要冷靜處置,我去京師恐有不測,勢難回轉,但我身居此位,不得不回去。事關朝廷非議,臣僚攻訐,構陷栽贓,我父子亦無可怕。可是,我的確是武都氐帥楊定之六代孫,而你是七代孫,這件事不可磨掉,這是祖宗所留的血脈。另外,你所務之江湖大事,不與朝廷相關,況且你與元熙郡主相熟,這自然不會危及到你清卓幫存亡。
就算有所波及,朝廷也會善加處置。何況此時洛陽未破,戰局不穩,朝廷不會全麵追究我們父子的欺瞞之罪。我去京師,一來為表明心跡,二來因為我當時遇刺時的舊傷複發,自覺身體虛弱,也許熬不過這個冬天,我自知自己罪孽深重,拋棄妻子,令娶郡主,是對不住泉下之妻,對不住我兒楊卓。當此時,我兒見書,也許早已事發,事已至此,不需多言,吾兒慎重,保重,父楊協。八月十四書。“
楊卓看了看日期,至今過了一個多月,這封書信卻是看到的太遲了。可是轉念又想,就算當時看到又能如何,能夠扭轉自己的家世身份嗎?能夠令朝廷改變一下臣僚互相攻訐的景象嗎?都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