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零四萌、朝堂劇變(1 / 2)

第一更

昨天的第二更情節拉得有點快,有些讀者提出了意見,說節奏太快了,這是要完本了嗎?

咳咳,當然不是要完本,節奏快的原因是這樣的,那一段情節都是過渡型的情節,而且牽涉到的主要是雲南的內政,一些非主流的妹子的交待,如果把這些東西寫詳了,未免有灌水的嫌疑,會偏離‘武俠’這個主題,我不想在非武俠的部份寫太多,也不想把一些非重要的妹子寫得太多,就乾脆一筆帶過了。

實際上,我每一次寫推妹子的情節,都會被人批評,前幾章才寫了銀川和梅蘭竹菊,所以關於幾個非主流妹子的情節是肯定不能詳寫了,不然我非被讀者殺掉不可。咳咳!所以,就那樣了,後面會恢復正常的節奏了。

----

汴京,女皇帝坐在龍椅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表情莊重肅穆,不苟言笑,顯得頗有氣勢。歷史上所有的皇帝在上朝的時候,都要講究這一套,身為皇帝嘛,沒有點氣勢,沒有點架子怎麼行?怎麼表現得出自己高高在上,雄霸天下的身份。所以,哪怕你再不喜歡,再覺得累,也要乖乖的擺出那充滿王八之氣的造型。

當然,文武百官不知道,皇帝陛下藏在桌子下面的雙腳,左腳正在給右腳背撓癢,撓完之後又用右腳背給左腳背撓癢,這個細微的動作,就只有站在很近的地方服侍她的米蒼穹和三十二公公才有幸看到,但他們兩人絕不可能說出去。只要敢多嘴一句,馬上就會被拖出去打到半死。

女皇陛下一邊用腳撓癢,一邊看着滿殿的臣子,心裡十分不爽,朕心愛的岳飛岳元帥怎麼還沒找到?上次在妓院的假山密室中,那幾個惡人告訴了朕不少事情,朕派他們去找,他們卻一直沒有半點消息傳回來。簡直是一群酒囊飯袋。

“陛下,最近西夏和契丹結為了戰略同盟,一起對抗金國。”一名大臣奏道。

“甚好!”女皇帝隨口答道。

“陛下,西夏和契丹的使節已經來到了汴京城,欲與我們結盟,共同發兵,對抗金國。”一名負責外交的老頭兒出了列。

“嗯?”女皇帝頗覺意外。

不等女皇帝發表意見。另一個中年文官就跳了出來:“契丹和西夏與我大宋為敵已久,現在他們有強敵壓境,就想和我們結盟了?哼,微臣不信,他們肯定是來逗咱們玩的,沒空和他們玩老頭樂。”

負責外交的老頭兒不依了:“老頭樂?你丫的是在諷刺我老年昏庸么?他們是不是真心誠意來結盟。老夫豈會看不出來?老夫派到西夏和遼國的使節早已查明結盟的原委,這次的結盟他們是有誠意的。西夏那邊是由銀川公主提出的要求,此公主最得西夏王的喜愛,她說的話總是能讓西夏王言聽計從。至於遼國,則是由新任的南院大王蕭峰給皇帝上的奏,那蕭峰極得遼王的信任……”

老頭兒說得口沫橫飛,如果把這一段兒用高清攝像機錄下來然後放慢鏡頭。就會看到他的唾沫星子在半空中以非常完美的錐形向前噴散開來。再配上他激動的表情,堅定的眼神,任誰都能看出來他說的是真話。

女皇帝扁了扁嘴:“愛卿不用再多說了,朕已經相信你說的是真的,既然西夏與遼國誠心與我大宋結盟抗金,我們當應允之……”

群臣大喜,那負責外交的老頭兒滿臉喜色地道:“皇上英明,結盟之後。臣下還想請皇上立即派兵,與西夏、遼國組成三國聯軍,共抗金國鐵騎。”

“慢!”一聲斷喝響起,奸相秦檜突然走了出來:“皇上,微臣以為,與西夏和遼國結盟是為不智之舉。西夏與遼國都是我大宋勁敵,彼此攻伐多年。早已經結下血海深仇,就算他們這次是真心與我大宋結盟,但其狼子野心依然是不可不防,就怕他們過河拆橋。過橋抽板。咱們派出大軍幫他們作戰,搞不好反被他們利用,損失了將士,那可如何是好?”

說到這裡,他故意停了下來,只聽到周圍一片奉承之聲,一大群官員走出來對秦檜表示了支持。以前朝庭中有兩個奸相,但自從蔡京被黑木崖幹掉之後,奸相秦檜便開始一枝獨大,以前蔡京系的貪官們,現在全部站到了秦檜那邊去,就連蔡京的心腹,大將軍童貫現在也成了秦檜派系。

女皇帝知道這傢伙勢大,既然他開了口,也只好給他個說清楚的機會:“那秦愛卿有何高見?”

秦檜朗聲道:“現在我大宋不應輕舉妄動,應該保持中立,坐山觀虎鬥,看他們自己狗咬狗,一嘴毛才是正理,等西夏、遼國、金國拼了個三敗俱傷,咱們再出兵坐享其成。”

女皇帝是個沒主見的,聽了這話,頓時大喜:“愛卿所言有理。”

“陛下,秦相所言差矣。”諸葛先生走了出來,抱了抱拳道:“如果西夏和遼國的實力加起來正好與金國相當,那秦相所說的計策就是可行的,但據微臣了解,西夏與遼國加起來也不是金國的對手,讓這兩個國家對抗金國,下場必定是被金國所滅,等金國打敗了西夏和遼國的援軍,兵鋒就會直指大宋……秦相所謂的坐山觀虎鬥,其實只是坐看老虎吃光了猴子,然後掉頭又來吃我們而已,微臣以為,咱們應該果斷出兵,和猴子站在一起共抗老虎才是正道,否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此言一出,不少官員也覺有理,大宋朝廷雖然已經糜爛不堪,但終究還是有一批正直的官員,當下便站了出來,表示附議諸葛先生。可惜的是,正直的官員畢竟是少數,和支持秦檜的人比起來,那就真的有點不夠份量了。

女皇帝一聽,這話也有理啊,左也有理,右也有理,究竟哪個理是真的?她沒有什麼治國之能。這皇帝的位置混一天算一天,胸無大志,又缺乏謀斷之能,一時舉旗不定,想了半天。嗯……少數服從多數算了,自古以為這就是一條正道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