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現實,並不是說易雲不敢這麼做,害怕沾染上巨大無比的因果,導致日後無法收場,而是,易雲若是要毀滅八大境域,所花費的時間,勢必很長,到那時候,八大神宮,反應過來,群起而攻擊,易雲也絕難承受,畢竟,他現在還沒有達到天下無敵的地步,自然也就不會想著要天下吾敵。
先元的真正厲害之處,乃是無懼因果的加身,隻因為,因果乃是道的一種,但先元卻是將道,包含在其中,所以,因果其實就包含在先元之中,自然而然,易雲便沒有任何害怕因果的擔憂。
其他修士,尤其是修為越高,越是害怕沾染上諸多的因果,到最終清算的時候,剪不斷理還亂,如同一團亂麻,若是沒有慧劍,斷然無法斬斷清楚。
即便是三清這樣開天辟地就存在的聖人,也不敢隨意沾染因果,必須要細細推算,能做才做,無法肆無忌憚。
而易雲,卻是打破這個常理。
這一點,易雲有自信,三清也沒有看出來。
否則的話,三清肯定會卸除偽善的外衣,露出凶惡猙獰的一麵,想方設法,獲得先元。
雖然是易雲一死,先元便會消散天地,再也沒有人能夠領悟出來,但三清卻是一定會做這樣的嘗試,不沾因果,實在是太過誘人,即便是三清高高在上的天道心境,也無法免俗。
退一步來說,即便三清最後沒有能夠得到先元,但他們將易雲擊殺,見到世間沒有其他人有這樣的能為,心中也是開心的。
重點不是我想得到什麼,而是我想看到誰誰誰沒有這個什麼。
這樣的心境,很多人都是有的。
隨後,天運境、雷運境、水運境、迷運境,也紛紛遭殃。
不過,因為九大境域,此時此刻,仍舊是彼此隔閡,所以,誰也沒有能夠第一時間得到彼此的消息,從而產生聯想。
唯二知道的,也就兩個人,鴻軒和君天,因為他們倆都曾經與易雲交過手,對易雲有一定的掌握。
至於釋迦牟尼,其實隻是和易雲碰見,被易雲直接使用意念牽引神訣離開,匆匆一個照麵。
被竊運主宰救下之後,君天很快便返回,出現在迷神宮眾人的視線之中。
隻不過,他卻是不記得先前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他隻是記得,自己曾經與易雲交手,至於最後的結果,卻是無論如何都想不起來,甚至,在潛意識中他認為自己和易雲隻不過是打了一個平手。
不過,這也讓他很惱火,尤其是那些曾經無比相信他的修士,現在的眼神之中去,卻是帶著一抹懷疑的神色,讓他非常的不爽。
所以,在得知易雲的所作所為之後,離開就將其廣而告之,要將易雲的醜惡行徑,傳遍整個修運世界,九大境域,要讓他名聲如同臭水溝,人人唾棄。
同樣的,鴻軒也采取這樣的做法。
隻不過,他們倆,並沒有親身出動,否則的話,他們的相見,一定不會因為易雲這個彼此共同的仇敵而聯合在一起,反而是想要謀奪對方的《竊運天書》,從此勾心鬥角。
一時之間,風雲激蕩,整個修運世界,易雲的惡名,幾乎是儘人皆知。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萬,終至無窮無儘。
俗話說,三人成虎。
起初,大家都還是用事實說話,易雲做出什麼事情就是什麼事情,但到後來,卻是越描越黑,甚至都給易雲冠上什麼“古往今來第一大魔頭”,“萬世無量之惡魔”……等等等等的邪惡到極點的稱號,可以說,這世間,與易雲比起來,其他的修士,無論做什麼樣的事情,都是可以被原諒的。
千夫所指,萬人唾棄,人神共憤,天理難容,罄竹難書!
這二十字真言,就是對於易雲的寫照。
甚至,許許多多的修士,還打著要誅魔衛道的旗號,要聯合起來,共同對風運境施壓,對風神宮施壓,逼眾人交出易雲。
整個九境,都因為這件事情而沸騰。
無數的“仁人誌士”,奔走相告,忙得是不亦樂乎。
可以說,這件事情,反倒是促進九大境域,彼此之間的交流。
就連仙族後裔和神族後裔,也放下自己高傲的身姿,參與到這件事情中來。
甚至,到了最後,鴻軒還主動發出邀請函,要舉辦一場盛大無比的誅魔大會,邀請其他七大境域的修士,共同在澤運境之中集會,共商誅殺大魔頭易雲的計策。
集會的地點,正是在被易雲毀滅掉的靈天帝朝的那三分之一的廢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