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1 / 2)

第146章

“好!既然這樣的話,主編,我就試試看。

如果寫得不好,您就直接說,千萬不要強行用,我真怕到時候賞析的不到位,被全國的詩歌愛好者們給罵慘了。”

李英點點頭,接下了這個任務。

而這時,立馬又有編輯好奇地問道:

“李英,你還沒說。

這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作者是誰呢?

又是什麼樣的身份?是文化工作者,還是學者,還是工人......”

“對啊!我也很好奇,能寫出這樣洒脫幸福的詩歌來。這作者應該還是個年輕人吧?”

“不不不!年輕人大多狂妄,哪寫得出這種愜意中帶着瀟洒的詩句來呢?

必定是一名已經歷經塵世滄桑的老教授!”

......

正當幾名編輯為了詩歌作者的身份而互相猜測與爭吵時,李英笑着說道:

“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歌作者,是一名下鄉知青。

真的巧,還是從我們京城下到東北農村的知青。

他叫鍾躍進,今年只有十八歲。”

“嚯!十八歲,這麼年輕啊!”

“真是英雄出少年吧!不說別的,單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足以讓他在我國的詩歌歷史上,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尤其是現在這個階段,我們國家的文藝工作,開始全面復蘇提振。

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有希望有能量的詩歌,必然會成為主旋律之一,帶起一波詩歌復興的浪潮來。”

“很不錯啊!還是我們京城人,那他信中有說他京城家裡的地址么?

如果有的話,我們可以先到他家裡,把詩歌被刊印的好消息,告訴他的家人呀!”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