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天下大勢皆小事(1 / 2)

第159章 天下大勢皆小事

去往位於北俱蘆洲東部海濱的綠鶯國,從五陵國一路往北,還需要走過荊南、北燕兩國。它們都不是大國,卻也不是大王朝的藩屬。荊南多水澤大湖,北燕多崇山峻岭。

荊南國與五陵國關係一直不太好,邊境上多有摩擦,只是百年來牽扯萬人邊軍以上的大戰極少。五陵國邊軍多依據北地險隘雄關,而荊南國水軍強悍,雙方都很難深入敵國腹地,所以如果攤上喜歡守成的邊境大將,就是兩國邊關太平、邊貿繁榮的局面,可如果換了喜歡積攢小軍功謀求廟堂名望的邊關武將,就要小仗多如牛毛了,反正註定不會發生傾盡國力的大戰,邊軍怎麼折騰都沒有後顧之憂,兩國歷代皇帝多有默契,盡量不會同時使用喜歡打殺的武人坐鎮邊境。只不過荊南國如今外戚勢大,十數年前就有一位正值青壯的勛貴外戚主動要求外調南邊,厲兵秣馬,打造騎軍,數次啟釁,而五陵國也難得出現了一位崛起於邊境、精通兵法的本土儒將,前些年負責北地防線,所以近幾年就有了一系列小規模廝殺。十年前,如果不是王鈍剛好遊歷邊關,無意間擋下了荊南國的那支精騎毫無徵兆的叩關突入,說不定五陵國就要淪陷一兩座邊境重鎮。當然奪也奪得回來,只不過雙方戰死沙場的將士武卒一定會是百年之內最多的一次。

陳平安和隋景澄兩騎在一處沒有重兵把守的五陵國小隘遞交關牒,走過了邊境,隨後沒有走荊南國官道,依舊是按照陳平安的路線規劃,揀選一些山野小路過山過水,尋險訪幽。結果入境都沒多久,就在一處僻靜徑道上遠觀了一場狹路相逢的廝殺。

南下精騎是五陵國斥候,北歸斥候是荊南國精銳騎卒。

隋景澄疑惑道:“一向是荊南國南下掠關襲擾,怎麼如今我們的斥候主動進入敵國地界了?”

陳平安說道:“這說明你們五陵國那位名動朝野的年輕儒將志向不小。一個年少投軍,不到十年就做到一國邊境正三品大將的人物,肯定不會簡單。”

兩騎早早離開徑道,停馬於路旁密林,拴馬之後,陳平安和隋景澄站在一棵樹上俯瞰戰場。

荊南國一向是水軍戰力卓絕,是僅次於大篆王朝和南邊大觀王朝的強大存在,但是幾乎沒有可以真正投入戰場的正規騎軍。是這十數年間,那位外戚武將向西邊接壤的後梁國大肆購買戰馬,才拉攏起一支人數在四千左右的騎軍,只可惜出師無捷報,碰上了五陵國第一人王鈍。面對這麼一位武學大宗師,哪怕騎的馬有六條腿也追不上,註定打殺不成,走漏軍情,所以當年便退了回去。

反觀五陵國的步卒騎軍,在十數國版圖上一直不出色,甚至可以說是頗為不濟,但是面對只重水師的荊南國兵馬,倒是一直處於優勢。所以隋景澄身為五陵國人氏,覺得兩撥斥候相遇后,定然是自己這一方的邊軍獲勝。

但是戰場形勢竟然呈現出一邊倒的局面。

前幾輪弓弩騎射各有死傷,荊南國斥候小勝,射殺射傷了五陵國斥候五人,荊南國精騎自身只有兩死一傷。

抽刀再戰,雙方一個擦身而過,又是五陵國秘密入境的斥候死傷更多。

雙方交換戰場位置后,兩名負傷墜馬的五陵國斥候試圖逃出徑道,被數名手持臂弩的荊南國斥候射中頭顱、脖頸。

戰場另外一端的荊南國墜地斥候下場更慘,被數支箭矢釘入面門、胸膛,還被一騎側身彎腰,一刀精準抹在了脖子上,鮮血灑了一地。

位於戰場南方的五陵國斥候,只有一騎雙馬繼續南下。

其實雙方斥候都不是一人一騎,但是狹路廝殺,急促間一衝而過,一些試圖跟隨主人一起穿過戰陣的己方戰馬都會被對方鑿陣之時盡量射殺或砍傷。所以那位五陵國斥候的一騎雙馬是以一位同僚果斷讓出坐騎換來的,不然一人一騎跑不遠的。其餘五陵國斥候則紛紛撥轉馬頭,目的很簡單,拿命來阻滯敵軍斥候的追殺。當然還有那位已經沒了戰馬的斥候,亦是深吸一口氣,持刀而立。

沙場之上,且戰且退一事,大隊騎軍不敢做,他們這撥騎軍中最精銳的斥候其實是可以做的,但是如此一來,很容易連那一騎都沒辦法與這撥荊南國斥候拉開距離。

雙方原本兵力相當,只是實力本就有差距,一次穿陣之後,加上五陵國一人兩騎逃離戰場,所以戰力更加懸殊。

片刻之後,就是一地的屍體。

荊南國斥候有三騎六馬默默追去,其餘斥候在一名年輕武卒的發號施令下翻身下馬,或是以輕弩抵住地上負傷敵軍斥候的額頭,砰然一聲,箭矢釘入頭顱。

也有荊南國兩名斥候站在一名受傷極重的敵軍騎卒身後,開始比拼弓弩準頭,輸了的人惱羞成怒,抽出戰刀快步向前,一刀砍下頭顱。

那名年輕武卒一直面無表情,一隻腳踩在一具五陵國斥候屍體上,用地上屍體的臉龐緩緩擦拭掉手中戰刀的血跡。

地上一具本該重傷而死的五陵國斥候驟然間以臂弩朝向一個走近他意欲割首領功的敵人,後者躲無可躲,下意識就要抬手護住面門。那名年輕武卒似乎早有預料,頭也不轉,隨手丟出手中戰刀,刀刃剛好砍掉那條持弩手臂。被救下一命的荊南國斥候勃然大怒,瞪大眼睛,泛起血絲,大步向前,就要將那斷臂斥候砍成肉泥。不承想遠處那年輕人說道:“別殺人泄憤,給他一個痛快,說不定哪天我們也是這麼個下場。”

那名荊南國斥候雖然心中怒氣衝天,仍是點了點頭,默默向前,一刀戳中地上那人脖頸,手腕一擰之後,快速拔出。

沒過多久,三騎斥候返回,手中多出了那個五陵國逃難騎卒的腦袋,無首屍體擱放在一匹輔馬背脊上。

年輕武卒伸手接過一名下屬斥候遞過來的戰刀,輕輕放回刀鞘,走到無頭屍體旁邊,搜出一摞對方收集的軍情諜報。

年輕武卒背靠戰馬,仔細翻閱那些諜報,想起一事,抬頭吩咐道:“自己兄弟的屍體收好后,敵軍斥候割首,屍體收攏起來,挖個坑埋了。”

一名斥候壯漢竟是哀怨道:“顧標長,這種臟活累活自有附近駐軍來做啊。”

年輕武卒笑了笑:“不會讓你們白做的,我那兩顆首級,你們自己商量着這次應該給誰。”

歡呼聲四起。

最終,這撥戰力驚人的荊南國斥候呼嘯而去。

道旁密林中的樹上,隋景澄臉色慘白,從頭到尾,她一言不發。

陳平安問道:“為何不開口讓我出手救人?”

隋景澄只是搖搖頭。

兩人牽馬走出密林,陳平安翻身上馬後,轉頭望向道路盡頭。那年輕武卒竟然出現在遠處,停馬不前,片刻之後,那人咧嘴一笑,朝那一襲青衫點了點頭,然後撥轉馬頭,沉默離去。

隋景澄問道:“是隱藏在軍中的江湖高手?”

陳平安輕輕一夾馬腹,一人一騎緩緩向前,搖頭道:“才堪堪躋身三境沒多久,應該是在沙場廝殺中熬出來的境界,很了不起。”

隋景澄有些疑惑。因為對於一位隨便斬殺蕭叔夜的劍仙而言,一個不過武夫三境的邊軍武卒,怎麼就當得起“很了不起”這個說法?

陳平安說道:“天底下所有的山巔之人,可能絕大部分都是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

兩騎並駕齊驅,因為不着急趕路,所以馬蹄輕輕,並不急促密集。

隋景澄好奇問道:“那剩餘的人?”

陳平安笑道:“命好。”

隋景澄無言以對。

陳平安說道:“有些東西,你出生的時候沒有,可能這輩子也就都沒有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得認命。”

片刻之後,他又微笑道:“但是沒關係,還有很多東西靠自己是可以爭取過來的。如果我們一直死死盯着那些註定沒有的事物,就真一無所有了。”

隋景澄覺得有道理,可是一想到自己的人生境遇,就有些心虛。

陳平安笑道:“生來就有不是更好的事情嗎?有什麼好難為情的。”

隋景澄大概是覺得受益匪淺,沉默片刻,轉頭笑道:“前輩,你就讓我說幾句肺腑之言嘛。”

陳平安說道:“閉嘴。”

冪籬之後,隋景澄眼神幽怨,抿起嘴唇。

兩騎繼續北游。

見過了狹路相逢的慘烈廝殺,後來也見過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美好畫面,還有一群鄉野稚童追逐他們兩騎身影的喧鬧。

在一座名山大峰之巔,他們在山頂夕陽中無意間遇到了一個修道之人,正御風懸停在一棵姿態虯結的崖畔古松附近,攤開宣紙,緩緩作畫。見到了他們,只是微笑點頭致意,然後那位山上的丹青妙手便自顧自繪畫古松,最後在夜幕中悄然離去。

隋景澄舉目遠眺那位練氣士遠去的身影,陳平安則開始走樁。

隋景澄收回視線后,小心翼翼問道:“前輩,我如果修成了仙法,再遇到那種邊境廝殺,是不是想救人就可以救人?”

陳平安說道:“當然可以。但是你得想好,能不能承受那些你無法想象的因果。例如那名斥候被你所救,逃回了五陵國,那些諜報軍情成功交到了邊軍大將手中,可能被擱置起來,毫無用處,也可能邊境上因此啟釁,多死了幾百幾千人,甚至牽一髮而動全身,兩國大戰,生靈塗炭,最終千里餓殍,哀鴻遍野。”

隋景澄黯然無聲。

陳平安走樁不停,緩緩道:“所以說修道之人不染紅塵,遠離人間,不全是冷漠無情,鐵石心腸。你暫時不理解這些,沒有關係,我也是真正修行之後,嘗試換一種視角來看待山下人間,才慢慢想明白的。先前與你復盤崢嶸山小鎮,你忘了嗎?那盤棋局當中,你覺得誰該被救,應該幫誰?那個對前朝皇帝愚忠的林殊,還是那個已經自己謀劃出一條生路的讀書人,抑或那些枉死在崢嶸門大堂內的年輕人?好像最後一種人最該救,那你有沒有想過,救下了他們,林殊怎麼辦,讀書人的復國大業怎麼辦?再遠一點,金扉國的皇帝與前朝皇帝,且不論人好人壞,雙方到底誰對一國社稷蒼生更有功勞,你要不要去知道?那些明明知曉真相、依舊願意為那個前朝皇子慷慨赴死的江湖人又該怎麼辦?你當了好人,意氣風發,一劍如虹,很痛快嗎?”

隋景澄輕輕點頭,盤腿坐在崖畔。清風拂面,她摘了冪籬,額頭青絲與鬢角髮絲扶搖不定。

陳平安來到她身邊,卻沒有坐下:“做好人,不是‘我覺得’;做好事,不是‘我認為’。所以說,當個修道之人沒什麼不好,可以看得更多更遠。”他取出那根許久沒有露面的行山杖,雙手拄杖輕輕晃了一下,“但是修道之人多了之後也會有些麻煩,因為追求絕對自由的強者會越來越多,而這些人哪怕只是輕輕的一兩次出手,對於人間而言,都是天翻地覆的動靜。隋景澄,我問你,一張凳子椅子坐久了,會不會搖晃?”

隋景澄想了想:“應該……肯定會吧?”

陳平安轉頭望去:“這輩子就沒見過會搖晃的椅子?”

隋景澄不說話,眨了眨眼眸,神色有些無辜。

陳平安無奈道:“見也沒見過?”

隋景澄有些羞赧。隋氏是五陵國一等一的富貴人家。

陳平安揉了揉下巴,笑道:“這讓我怎麼講下去?”

於是他收起了行山杖,繼續走樁去了。

隋景澄有些失望,也有些沒來由地開心。她自己也想不明白,可又有什麼關係呢?反正距離綠鶯國那座仙家渡口還遠着呢,他們走得又不快。

她突然轉頭笑道:“前輩,我想喝酒!”

陳平安道:“花錢買,可以商量,不然免談。”

隋景澄笑道:“再貴也買!”

結果陳平安搖頭道:“一看就是欠錢賒賬的架勢,免談。”

隋景澄哀嘆一聲,就那麼後仰倒地,天幕中星星點點,如同最漂亮的一套百寶嵌,掛在人間萬家燈火的上方。

荊南國河流密布,兩騎依舊是晝夜兼程。只是怎麼從荊南國去往北燕國有些麻煩,因為前不久兩國邊境上展開了一系列戰事,是北燕國主動發起,許多數量在幾百到一千之間的輕騎大肆入關襲擾,而荊南國北方几乎沒有拿得出手的騎軍能夠與之野外廝殺,故而只能退守城池。因此兩國邊境關隘都已封禁,在這種情形下,任何武夫遊歷都會成為箭靶子。

不過陳平安還是決定揀選邊境山路過關。

聯繫先前五陵國斥候對荊南國的滲透,隋景澄似有所悟。

這天黃昏里,他們騎馬上山坡,看到了一座沿水而建的村落,火光四起。

在隋景澄以為前輩又會遠觀片刻再繞道而行的時候,他已經徑直疾馳下坡,直奔村莊。隋景澄愣了一下,快馬加鞭跟上。

進了村子后,宛如人間煉獄一般的場景,處處是被虐殺的屍體,婦人大多衣不蔽體,許多青壯男子的四肢被槍矛捅出一個窟窿后,掙扎着攀爬,帶出一路的血跡,最終失血過多而死。還有許多被利刃切割出來的殘肢斷骸,許多稚童下場尤為凄慘。

隋景澄翻身下馬,開始蹲在地上乾嘔。

陳平安閉上眼睛,豎耳聆聽,片刻之後道:“沒有活口了。”

隋景澄根本沒有聽進去,只覺得自己的膽汁都要吐出來。

陳平安蹲下身,拈起鮮血浸染的泥土,輕輕揉捏之後丟在地上,站起身,環顧四周,然後躍上屋脊,看着四周的腳步和馬蹄痕迹,視線不斷放遠,最後飄落在地后,摘下養劍葫,遞向隋景澄,然後將馬韁繩一併交給她:“我們跟上去,追得上。你記得保護好自己。你單獨留在這裡未必安穩,盡量跟上我,馬匹腳力不濟的時候就換馬騎乘。”

陳平安一掠而去,隋景澄翻身上馬,強忍着暈眩,策馬狂奔。

所幸那一襲青衫沒有刻意傾力追趕,依舊照顧着隋景澄坐騎的腳力。

約莫小半個時辰,就在一處山谷淺水灘聽到了馬蹄聲。

陳平安腳步不停:“已經追上了,接下來不用擔心傷馬,只管跟上我便是,最好別拉開兩百步距離。但是要小心,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意外。”

隋景澄躍上另外一匹馬的馬背,腰間系掛着前輩暫放在她這裡的養劍葫,開始縱馬前沖。

邊軍精騎對於洗刷馬鼻、餵養糧草一事有鐵律,在這半路半溪的山谷當中,那支輕騎應該有所逗留,剛剛起身沒多久。

那支輕騎尾巴上一撥騎卒剛好有人轉頭,看到了那一襲飛掠青衫、不見面容的縹緲身影后,先是一愣,隨後扯開嗓子怒吼道:“武人敵襲!”

一襲青衫如青煙轉瞬即至,訓練有素的十數名精騎剛剛撥轉馬頭,正要挽弓舉弩,兩騎腰間制式戰刀不知為何鏗鏘出鞘,剎那之間,兩顆頭顱就高高飛起,兩具無頭屍體墜落馬背。

那一襲青衫再無落地,只是彎腰躬行,一次次在戰馬之上輾轉騰挪,雙手持刀。

幾個眨眼工夫,就有二十數騎被劈砍斃命,皆是一刀,或攔腰斬斷,或當頭一線劈開。

北燕國精騎開始迅速散開,紛紛棄弓弩換抽刀,也有人開始從甲囊當中取出甲胄,披掛在身。

有一位將領模樣的精騎手持一桿長槊飛奔而來,一槊迅猛刺向那一襲青衫,後者正一刀刀尖輕輕一戳旁邊騎卒的脖頸,剛剛收刀,借勢要後仰掠去斬殺身後一騎,長槊剛好算準了對方去勢。

隋景澄剛想要高呼小心,只是很快就住嘴。那一襲青衫不知如何做到的,在空中側身,蹈虛向前,直直撞向了那長槊,任由槊鋒刺中自己心口,然後一掠向前。那騎將怒喝一聲,哪怕手心已經血肉模糊,依舊不願鬆手。可是長槊仍然不斷從手心先後滑去,劇烈摩擦之下,手心定然可見白骨。騎將心知不妙,終於要捨棄這桿祖傳的長槊,但是倏忽之間,那一襲青衫就已經彎腰站在了馬頭之上,下一刻,一刀刺透他的脖頸,瞬間洞穿。不但如此,持刀之手高高抬起,騎將整個人都被帶離馬背。

戰馬之上,那一襲青衫手中那把北燕國邊騎制式戰刀,幾乎全部都已刺透騎將脖子,露出一大截雪亮鋒芒,因為出刀太快,刀身沒有沾染一絲血跡。

陳平安猛然收刀,騎將屍體滾落馬背,砸在地上。

藉此機會,北燕國騎卒展開了一輪弓弩攢射。

陳平安雙手持刀,青衫一振,所有箭矢在空中砰然碎裂。

腳下那匹戰馬瞬間斷腿跪地,一襲青衫幾乎不可見,唯有兩抹璀璨刀光處處亮起,一如那村落火光,雜亂無序,卻處處有死人。

兩百騎北燕精銳,兩百具皆不完整的屍體。

陳平安站在一匹戰馬的馬背上,將手中兩把長刀丟在地上,環顧四周:“跟了我們一路,好不容易找到這麼個機會,還不現身?”

水面不過膝蓋的溪澗之中竟然浮現出一顆腦袋,覆有一張雪白面具,漣漪陣陣,最終有黑袍人站在那邊,微笑嗓音從面具邊緣滲出:“好俊的刀法。”

與此同時,各處崖壁之上飄落下數個黑衣白面具的刺客。

一個身姿婀娜的女子一手持水粉盒,拈蘭花指,在往自己白皙脖子上塗抹脂粉;一個雙手藏在大袖中;一個蹲在那騎將屍體身邊,雙指抵住那顆頭顱的眉心;一個身材魁梧,如同一座小山,背負一張巨弓。

那個唯一站在水面上的黑袍人微笑道:“開工掙錢,速戰速決,莫要耽誤劍仙走黃泉路。”

那往脖子上塗抹脂粉的刺客嗓音嬌媚道:“知道啦知道啦。”

她收起水粉盒在袖中,雙手一抖袖,滑出兩把熠熠生輝的短刀,篆刻有密密麻麻的古樸符籙花紋。在她緩緩前沖之時,左右兩側出現了兩個一模一樣的女子,隨後又憑空多出兩個,好似無止境。

百餘個手持短刀的女子鋪天蓋地地從四面八方一起擁向陳平安,另有一個離開了戰場,蜻蜓點水,不斷更換軌跡,沖向坐在馬背上的隋景澄,但是被養劍葫內一抹劍光穿透頭顱,砰然一聲,身軀化作一團青色煙霧。

那處真正的戰場,一個個女子被拳拳打碎化作青煙。但是每一個女子的每一把短刀都鋒利無比,絕非虛假的障眼法,不但如此,女子好似渾身暗器,令人防不勝防。若非那人是一位皮糙肉厚的金身境武夫,光是她這一手,恐怕早就死了幾十次。

仙家術法便是如此,哪怕她只是一位觀海境兵家修士,但是以量取勝,先天克制武夫。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從無絕對事。

一襲青衫驟然消失,來到一個身處戰場邊緣地帶的女子身前,一拳洞穿她的心口,其餘所有女子都驀然停滯身形。

那女子慘然笑道:“為何知道我才是真身,明明脂粉盒不在我袖中的……”

陳平安皺了皺眉頭。下一刻,那女子便嬌笑不已,化作一股青煙,其餘所有女子也皆是如此。最終青煙匯聚在一處,濃煙滾滾,姍姍走出一名女子。她一手負后,揉了揉心口,笑道:“你找是找對了,可惜,只要沒辦法一口氣打死全部,我就不會死。劍仙,你惱不惱火呀?”

女子負后之手打了個手勢,那人點了點頭,女子身軀炸開一大團青煙,一個個女子再度飛撲向那一襲青衫。

一拳過後,陳平安站在了女子所站位置,幾乎全部女子都被鐵騎鑿陣式的雄渾拳罡震碎,只剩下一個不斷有鮮血從雪白面具縫隙滲出的女子,她伸出手指,重重按住面具。

一個蹲在地上的矮小刺客點點頭,站起身:“成了。靠你果然不行,差點誤事。”

女子顯然受了重傷:“若是沒有我百般拖延,你能畫成符陣?!”

隋景澄腰間養劍葫內掠出飛劍十五,劍光直去矮小陣師的一側太陽穴。

矮小陣師在與女刺客言語之際便早已拈出一張金色符籙,微笑道:“既然知道你是一位劍仙,我會沒有準備嗎?”

他舉起雙指,符籙懸停在身側,等待飛劍十五自投羅網。

飛劍十五卻驟然畫弧轉身離去,返回養劍葫。

一抹白虹從陳平安眉心處掠出,劍光一閃。

不承想那人另外一手也已拈符高舉,飛劍初一如陷泥濘,沒入符籙當中,一閃而逝。

金色材質的符籙懸停在矮小陣師身前微微顫動,他微笑道:“得虧我多準備了一張價值連城的押劍符,不然就真要死翹翹了。你這劍仙怎的如此陰險,劍仙本就是山上殺力最大的寵兒了,還這麼城府深沉,讓我們這些練氣士還怎麼混?所以我很生氣啊。”

在飛劍初一被押劍符困住后,陳平安腳下方圓五丈之內就出現了一座光華流轉的符陣,光線交錯,如同一副棋盤,然後不斷縮小。但是那一條條光線的耀眼程度也越來越誇張,如同仙人採擷出最純粹的日精月華。

矮小陣師扯了扯嘴角。此陣有兩大妙處,一是讓修士的靈氣運轉凝滯,二是無論被困之人是身懷甲丸的兵家修士還是煉神境的純粹武夫,任你體魄堅韌如山嶽,都要被那些縱橫交錯的光線脈絡粘住魂魄,糾纏不休。這等鞭笞之苦已經不是什麼肌膚之痛了,類似凡夫俗子或是尋常修士受那魂魄點燈的煎熬。

陣師罵了幾句,又掏出一摞黃紙符籙懸停在押劍符附近,靈光牽引,似乎又是一座小符陣。

大局已定。那個站在水面上的雪白面具黑袍人瞥了眼戰場上的屍體分佈,然後開始在腦海中復盤先前那人的出手。

有件小事需要確定一下,現在看來已經可以收官了。

換成一般情況,他們若是倉促遇上這麼一位極其擅長廝殺的金丹劍仙,也就只能等死,若是僥倖逃出一兩個,就算對方心慈手軟了。可山上修士之間的廝殺,境界、法寶自然極其重要,卻也不是絕對的定數,而且天底下的戰力從來不是一加一的簡單事情。

他朝那個一直在收攏魂魄的刺客點了點頭。後者站起身,開始步罡掐訣,心中默念。

符陣當中的陳平安本就身陷束縛,竟然一個踉蹌,肩頭一晃,需要竭力才可以稍稍抬起右手,低頭望去,掌心脈絡爬滿了扭曲的黑色絲線,好像整條胳膊都已經被禁錮住。他握拳一震,仍是無法震去那些漆黑脈絡。

與此同時,那名身材魁梧的刺客摘下巨弓,挽弓如滿月。

河面上的黑袍人微笑道:“入了寺廟,為何需要左手執香?右手殺業過重,不適合禮佛。這一手絕學,尋常修士是不容易見到的。如果不是害怕有萬一,其實一開始就該先用這門佛家神通來針對你。”

一支光華遍布流轉的箭矢破空而去,陳平安用左手握住。但箭矢衝勁極大,他不得不轉過腦袋才躲過箭尖,左手拳罡綻放,綳斷了箭矢,墜落在地。

腳下那張不斷縮小的棋盤最終無數條纖細光線猶如活物攀緣牆壁,如一張法網瞬間籠罩住他。而那魁梧壯漢挽弓射箭不停歇,皆被他拍飛,六支過後,河上黑袍人紋絲不動,一抹劍光激射而去。

陳平安伸手,以左手掌心攥住了那把凌厲飛劍。

龍門境瓶頸劍修的飛劍也是飛劍,何況只談飛劍鋒銳程度,已經不比尋常金丹劍修遜色了。

陳平安由於要阻擋禁錮飛劍,哪怕稍稍躲避,依舊被一支箭矢射透了左邊肩頭。箭矢貫穿肩膀之後去勢依舊如虹,由此可見這種仙家箭矢的威力和挽弓之人的卓然膂力。

右手已經被神通禁錮,左肩再受重創,加上符陣纏身魂魄震顫,陳平安貌似已無還手之力了。隋景澄淚流滿面,使勁拍打養劍葫,喊道:“快去救你主人啊,哪怕試試看也好啊。”可是她腰間唯有寂然。

隋景澄不是惜命不敢死,不是不願意策馬前沖,而是她知道,去了,只會給前輩增加危機。她開始痛恨自己這種冷冰冰的算計。

隋景澄一咬牙,一夾馬腹,拈出三支金釵,開始縱馬前奔。大不了我隋景澄先死,說不得還能夠讓前輩無須為自己分心,便自然不會耽誤前輩殺敵脫身了。

渾身浴血、魂魄煎熬的陳平安左手一甩,將那把即將約束不住的手心飛劍丟擲出去,微笑道:“就這些?沒有殺手鐧了嗎?”

那個以佛門神通禁錮他右手的刺客沉聲道:“不對勁!哪有受此折磨都無動於衷的活人!”

陳平安右臂下垂,任由符陣覆身。一腳踏出,在原地消失。

先殺陣師。這是大隋京城那場驚險萬分的廝殺之後,茅小冬反覆叮囑之事。

矮小陣師自然知道自己的重要性,地遁而走。

河上黑袍人的飛劍與挽弓人的飛劍、箭矢幾乎同時激射向矮小陣師身前之地。但是那一襲青衫卻沒有出現,而是稍稍偏移五六步,左手攥住了女刺客的脖子提在空中,女子當場死絕,魂魄都已被如洪水傾瀉的渾厚罡氣瞬間炸爛。

將手中屍體丟向第二支箭矢,陳平安一跺腳,大地震顫。

悶哼一聲,那陣師破土而出,出現在魁梧壯漢身後。陳平安隨便一揮手,將押劍符和其餘幾張黃紙符籙一併打碎,然後再次消失,一拳洞穿了魁梧壯漢胸口。

透過心口後背的左手剛好五指攥住那陣師的面門,後者整顆頭顱砰然綻開。

河上黑袍人嘆息一聲,收起了飛劍,身形迅速沒入水中。只剩下那名能夠以殺業多寡禁錮修士一條手臂的練氣士的身軀頹然倒地,魂魄化作一縷縷青煙四散而逃。飛劍初一、十五齊出,飛快攪爛那一縷縷青煙。

陳平安依舊右臂下垂,肩頭微晃,有些踉蹌,一兩步掠到溪澗之中,站在那黑袍人消逝處,手中多出一把劍仙,一劍刺下。整條溪澗的水流都砰然綻放,濺起無數的水花。

只是山巔附近有一抹身影貼着崖壁驟然躍起,化虹而去。

陳平安鬆開手,劍仙拉出一條極長的金色長線飛掠而去。

陳平安環顧四周,眯眼打量。飛劍初一、十五分別從兩處竅穴掠回陳平安氣府。

陳平安最後視線落在對岸一處石崖,緩緩走去:“真當我是三歲小兒?你不該祭出飛劍的,不然真就給你跑了。”

石壁之中迅猛掠出那個雪白面具黑袍人。

雙方飛劍互換,陳平安左手護住心口,指縫間夾住那把飛劍,對方劍尖距離他的心臟只有毫釐之差,而對方眉心處與心口處都已經被初一、十五洞穿。

被陳平安雙指拈住的那一柄飛劍瞬間黯淡無光,再無半點劍氣和靈性。陳平安迅猛將其丟擲出去。

那個猶有一線氣機卻心知必死的黑袍人選擇自盡,炸碎所有關鍵氣府,不留半點痕迹。

陳平安倒掠出去,飄蕩過溪澗,站在岸邊,收回兩把飛劍,一拳打散激蕩氣機的紊亂漣漪。

劍仙返回,被陳平安握在手中,他左手拄劍,深吸一口氣,轉頭吐出一口淤血。

隋景澄策馬前沖,然後翻身下馬。

陳平安轉過頭,說道:“沒事。”

隋景澄眨了眨眼睛,陳平安笑道:“對方沒後手了。”

隋景澄這下子才眼眶湧出淚水,看着那個滿身鮮血的青衫劍仙,哽咽道:“不是說了沙場有沙場的規矩,江湖有江湖的規矩,幹嗎要管閑事?如果不管閑事,就不會有這場大戰了……”

陳平安蹲在水邊,用左手舀起一捧水,洗了洗臉。他望着重歸平靜的溪澗,淡然道:“我與你說過,講複雜的道理,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簡單地出拳出劍。”

隋景澄蹲在他身邊,雙手捧着臉,輕輕嗚咽。

陳平安說道:“你運氣好,那些刺客的屍體和附近地帶去搜羅一番,看看有沒有仙家法寶可以撿。”

隋景澄破涕為笑,擦了把臉,起身跑去搜尋戰利品。

約莫一炷香后,兩騎沿着原路離開山谷,去往那座村落。

陳平安身形微微搖晃,右胳膊已經稍稍恢復知覺。

隋景澄臉色好轉許多,問道:“前輩,回去做什麼?”

陳平安說道:“讓那些百姓死有全屍。”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