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明朝的紙有何特點,在當時十六、十七世紀,明朝絕對算得上是是世界上手工藝最為發達的國家,甚至於都可以說沒有之一,這兒所說的手工藝發達,包括了造紙,但是絕對不僅限於造紙,彆的就說,就說當時明朝造船的技術,那在世界上都是頂級的。
當初鄭和下西洋,所帶的船隊,最大的一艘船,長超過了二十餘米、寬也達到了十米左右,更是上下修建了好多層,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可沒本事造出這樣大型、且性能優越、能夠抗擊狂風巨浪支持遠航的大船。
言歸正傳,先說一說明朝手工紙的特點,除去大眾所熟知的宣紙外,明朝還有其他多種性能優越、適合書寫畫畫,甚至於一度被當做貢品的紙張,就比如開花紙、筆伐紙、青瓷紙、羅紋紙。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單從造紙所用的原料來說,明朝紙大概也就分成兩大類,一類用樹皮、稻草、麥草等等作為原料,若要品質在更上一層樓,還會在其中加入動物的皮毛以及一些防蟲的中草藥,這種紙啊叫做皮草紙,前麵提到過的青瓷紙、筆伐紙就屬於皮草紙的典型代表。
這種紙手感細膩、侵色性也不差,且因為加入了動物皮毛的緣故,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又因為在造紙的時候就提前混入了能夠防蟲的草藥,所以這種紙,隻要保存得當,即便時隔百年之久,也極少會被蟲咬蟲蛀,相較於廣為大眾熟知的宣紙,這種紙放的時間久了,顏色變化也不會很大,且因為加入了皮毛的緣故,質地柔軟之餘韌性更足,在抗風化脆化這一方麵的性能,自然也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另外一大類,便是以竹、竹殼等等作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竹紙,品相好的竹紙如果單從手感、書寫性能這些方麵來說,相較於皮草紙,並不會遜色太多,隻不過在長期保存耐久性、抗風化、抗脆化這些性能上,竹紙就遜色於皮草紙了,不過造價成本來說,竹紙包括竹草紙就遠比皮草紙低廉了,所以當時竹紙包括住草紙產量極大,算是民間日常使用的紙張。
眼前兩幅字,第一幅字體形於外勁於內,一看就是唐寅真跡的那一幅字,所用的紙便是竹紙當中的極品,隻不過因為竹紙本身就不是很適宜長久保存的緣故。
那一幅字的紙張,整體的顏色都已經泛黃了,而且質地也並不如當初那般柔順,反而是透著一些脆性,仿佛隻要用力過猛,就能輕易扯開,不過這也正常,畢竟從明朝到現在,數百年的時間。
另外一副字形字體和唐寅傳世書法截然相反、完全南轅北轍對聯,用的則是更加昂貴且利於長久保存的皮草紙,因為用紙考究,那副對聯的紙張即便時隔數百年之久,顏色雖然也開始泛黃,可並不明顯,摸上去依舊有一種觸之細膩似肌膚的感覺,脆化風化的跡象也並不明顯。
兩幅字,用紙我裡裡外外看了一遍,結果還是一樣,完全沒有問題,接下來就是用墨了。
兩幅字的用墨也不同,有人奇怪,這墨寫到紙上不都是黑色的?怎麼還能看出來不同呢?何況都過了這老幾百年了,就算在怎麼不同,現在不也是同樣黑漆漆的,能看出個啥區彆來。
那我告訴你,這墨的門道可不比紙少,甚至於猶有過之。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話在現在可能顯得沒有那般切實、那般明顯,可這話放在古時候,那絕對是社會一大風氣最真實的寫照了。
自隋首創科舉製度、取代了前朝推舉製度之後,就等於是給天下萬千寒門子弟架起了一道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