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二章 慶典(1 / 2)

吾家阿囡 閑聽落花 3533 字 5天前

十里街剛剛全面開工沒幾天,太常寺卿就帶着兩百名太常禮樂人到了平江城,李小囡看了兩個禮樂人的幾下示範,一聲不響乾脆利落的收拾東西,在禮樂人隊伍經過後兩天,趕到了杭城接受訓練以及綵排。

顧硯在大大小小的祭禮方面久經考驗經驗豐富,在平江城看着十里街工程和海稅司的整頓,直到臘月中才趕到杭城別業。

十一月初就從建樂城結伴啟程,趕回崑山縣過年的李家和洪家趕到平江城時,滿腔期望的李銀珠既沒見到她大阿姐,也沒見到李小囡。

李小囡去杭城了,她大阿姐去揚州看紗線去了。

李銀珠只好垂頭喪氣的先回崑山縣。

洪老爺在家裡歇了一天,就趕去李家集,幫着準備年後李小囡回娘家的事兒。

這事兒由他和李文梁夫妻主理,他們在建樂城住了差不多一年了,和睿親王府常來常往,論懂規矩,非他們三個莫屬了。

至於李文儒,覲見了一回之後,照他爹李老太爺的說法,像被打濕了翎毛的雞,總算穩重點兒了。

這一趟迎接世子妃回娘家的大事,雖然族老十分推崇李文儒,可李文儒卻沒敢接茬。

他是連皇上都覲見過了,可他連那上千的人都站哪兒了都沒看到!

今年冬至和正旦大祀分別在建樂城和杭城舉行,進了臘月之後,從建樂城頒下的旨意一道接一道送進兩浙路。

杭城大祀該怎麼祭祀,旨意說依照祖宗舊制,關於杭城大祀的舊制倒還真有一份太宗的旨意,旨意挺長,總結下來就是要熱鬧要好看,要與民同慶。

上一次的杭城大祀已經是六十多年前的事兒了,可那份熱鬧還在流傳。

今年的杭城大祀十一月初就有了旨意,因為十里街趕到兩浙路的各路人等自然要看個熱鬧,專程過來看熱鬧的人就更多了,比較,皇家大祀這樣的事兒,能看上一眼,那可太榮光了,畢竟,建樂城的大祀是要把閑人清出去好幾里遠的。

進入臘月時,十里街進行了第二批招商,放出來五十個地塊,這一次放出的地塊,要交修河銀,要求也增加了幾條,一放出來就一搶而空。

平江府的所有牙行或多或少都拿到了十里街的生意,帶着銅鈿和船北上招力工,往四面八方招木匠、石匠等各種工匠。

第二批招商之後沒幾天,建樂城的各種表彰旨意一份接一份的遞送到兩浙路。

李家又得了兩份恩蔭,洪家因為織機和這一次的銀錢擔保,洪老爺子也得了一份虛銜。

祭了灶之後,李文梁夫妻留下繼續準備世子妃回娘家的事兒,李士寬夫妻由李文儒夫妻陪着,洪老爺子帶着洪振業一家,結伴啟程,往杭城準備觀禮杭城大祀。

李玉珠和倪如石直到祭灶前一天才趕到平江城,接上倪如石的母親,直接往杭城,和李金珠住到一處。

李玉珠一行之所以直到祭灶才趕到平江城,是因為一個月前李玉珠診出孕脈,放慢了行程。

李玉珠等人走的慢,到了杭城李宅時,李學棟一家三口已經高先生夫妻比他們啟程晚,倒比他們先到了。

李學棟和高枝兒一路小跑也沒搶到李銀珠前面,李銀珠抱着裙子衝到李玉珠面前,一聲’二阿姐’沒喊完就哽住了,乾脆一把抱住了二阿姐。

李學棟繞過李銀珠,先向邵先生長揖見禮,“先生,辛苦先生了。”

“不敢當不敢當。”邵先生雖然比李學棟上次見他時黑瘦了不少,卻眼睛黑亮,精神極好。

洪振業緊跟着見禮,“先生。”

邵先生是他行過拜師大禮的先生。

“二郎在京城歷練了一年,看起來大不一樣了。”邵先生仔細打量着洪振業。

“苦……不容易得很。”洪振業一臉苦楚。

“但凡往上走,都不容易。”邵先生笑起來。

“先生進去說話吧。”李學棟欠身讓邵先生,旁邊,李銀珠已經拖着二阿姐往裡走了。

“我就不進去了,已經約好了朋友。你們兄弟姐妹好好說話。”邵先生拍了拍倪如石,和李學棟笑道。

李學棟三人一起把邵先生送到大門,看着邵先生上了車,才一起進去。

後堂里,李玉珠已經脫了外面的衣裳,背後靠着靠枕,腿上搭着細布薄被,正從李銀珠手裡奪過熱帕子,銀珠這妮子比從前還虎,非要給她擦臉擦手。

高枝兒先給倪大娘遞了碗蓮子湯,又拿了幾樣點心,再給李玉珠拿湯水點心。

李金珠不錯眼的看着李玉珠。

李玉珠看起來很有神采,看不出奔波的樣子。

李金珠心裡鬆緩下來,轉頭看向倪如石。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