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象李清寧說的那樣,元旦這一天,一個整天,李苒都沒得半分閑空兒。
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其實是從天交子時起,事兒就一件接着一件,串成了鏈條。
吃餃子不提了,再怎麼鄭重其事,儀式感十足,好歹還算是吃東西。
接下來驅病祛災的儀式,讓李苒簡直有種參與巫祝的感覺。
這個儀式更加鄭重,府上大大小小,排列整齊,站到院子里,看着僕婦僕從這樣那樣一通,挖坑埋了好些東西,挖坑的那兩個僕從,扎綢戴花,打扮的象兩個祭品,李苒差點以為他倆是要自己挖坑埋了自己。
李苒站在一群人中間,聽着響徹滿府、鄭重無比的念叨,什麼蛇行則病行,黑豆生則病行,雞子生則病行……
天黑,她又離得遠,實在沒搞清楚這個行那個行,是什麼意思,就是覺得,這個蛇,真要是那個蛇,那蛇,它必定是會行的啊,而且還行得很快。
接着四周就燒起了丁香,在濃烈的丁香味兒中,眾人散開,李苒回去翠微居,洗了新年頭一個澡。
洗澡水是大廚房送過來的,送的鄭重其事,水色泛青,散發出一股子說不出的香味,不算好聞,好在也不算太難聞。
洗好澡,李苒挑了條櫻桃紅裙子,一件嫣紅挑金邊短襖,和一件嫣紅綉金面銀狐斗蓬。穿戴起來,十分喜慶。
換好衣服再趕到榮禧堂,屠蘇湯已經準備好了,這屠蘇湯的講究,李苒倒是聽說過,而且也知道是從年紀最小的喝起。
三娘子李清柔嘟着嘴,看着頭一個捧起酒杯的李苒,看着她被錢嬤嬤一句一句教着念着:一人飲之,全家無疾,一家飲之,一里無疾。心裡湧起一陣陣說不出的委屈。
她一點兒也不想有個妹妹!
她才是這個家裡最小的那個!
飲了屠蘇酒,又一人分了一隻煮熟雞蛋吃了,長安侯李明水,陳老夫人和張夫人,以及李清寧,就匆匆趕回自己院子,換上最正式的大禮服,坐車趕往宮城。
他們都是要參加今天的元旦大朝會的。
至於不夠大朝會品級的二爺李清平,二奶奶曹氏,三娘子李清柔,以及李苒四人,一點兒也不比去參加大朝會的長安侯等人清閑。
二奶奶曹氏留在府里守着,收拾昨晚上的東西,看着接待上門拜年的各家子弟。
二爺李清平則帶着李清柔和李苒,出門往各家拜年。
這個拜年簡單倒是很簡單,就是到各家門口,有個嗓門宏亮的小廝高喊:某某府某某以及某某給某某以及某某拜年之類,府門裡一身喜慶的管事迎出,收下拜帖,一通客氣,就好了,接着去第二家。
再怎麼簡單,總要一家一家的走,滿街都是拜年的車馬人群,時不常再遇到相熟的拜年隊伍,遇到了,總要停下寒暄幾句,彼此拜個年,十幾家走下來,回到長安侯府,天已經黑透了。
看起來元旦大朝會也是件很累人的事兒,陳老夫人和張夫人回來就歇下了。
長安侯李明水朝會後去巡視京城各處,李清寧則在朝會後被太子留下。
李清平帶着李清柔和李苒回到府里,也是累的趕緊各自回去歇下。
李苒這一天,可比看一天大戲勞累太多了,掙扎着洗了個澡,倒在床上就睡著了。
早上洗的那個澡,那股子香味兒簡直經久不散,她聞了一整天了,雖說不難聞,可她一向討厭身上有味兒,不管是香的還是臭的。
第二天,李苒睡了個自然醒,剛吃好早飯,李清寧就到了,兩個婆子跟在後面,抬進來一隻不大不小的箱子。
“都在這箱子里呢。”李清寧示意婆子將箱子放到地上,指着箱子和李苒笑道:“那幾樣東西,我都寫了紙條貼在上面了,你慢慢看。
我得趕緊走了,太子爺今天要去給幾位師長拜年,我和霍三他們都得陪着,晚上要是來得及,我帶你和三妹妹去象棚看教坊演樂,我先走啦。”
李清寧來去匆匆。
李苒送出上房,看着他出了垂花門,才轉身進屋,站在那個半人高的箱子前,左看右看了一會兒,招手叫過垂手侍立在屋裡的兩個小丫頭,讓兩人將箱子抬進卧室,放到南窗下的榻上。
昨天二奶奶交待過了,河間郡王府的年酒,日中前到,李苒瞄了眼屋角的滴漏,沒多大會兒,她就該走了,來不及看這一箱子的東西。
李苒從卧室出來,徑直走到東邊間那張長長的書桌旁邊,坐下,示意小丫頭研了墨,自己動手裁了張長長的紙條出來,提筆在紙條上鬼畫符一般畫了一串字兒,拎起來看了看,端起杯茶,走進卧室。
秋月伸着頭,瞪着倆大眼,看着李苒用茶水將那張上好的熟宣兩頭濡濕,貼到箱子上,呆怔了片刻,才反應過來,她這是貼封條么?
李苒貼好出來,重新換杯子倒了杯茶,抿了半杯,估摸着宣紙該幹了,再進屋,摸了摸,再仔細看了看,滿意的拍了拍手,效果很不錯。
李苒從書桌上拿了硯台和筆,從貼好的封紙上畫符畫到箱子上,看了看,滿意了,將硯台和筆遞給小丫頭。
“這屋裡又沒人。”秋月這回看明白也確定了,姑娘這確實是貼封條呢,看的實在忍不住,嘀咕了句,在自己屋裡貼封條,她還是頭一回見到。
“你們不是人嗎?”李苒看向秋月問道。
秋月張着嘴,片刻臉色就變了。
姑娘這是什麼意思?這是疑心她嗎?還是疑心她們?
姑娘這是在敲打她嗎?
她有什麼辦法?
她是不是該跟姑娘解釋解釋?怎麼解釋呢?
唉……
她實太難了。
……………………
河間郡王府的年酒,長安侯府李家幾乎全體出動。
除了擔著職責的長安侯,以及李清寧。
整個正月,特別是十六之前,長安侯李明水作為京城和京畿安全總負責人,每天都要巡視各處,以及到衙門視事。
至於李清寧,他隨侍在太子身邊,太子忙個不停,他當然也要忙個不停。
李清平在河間郡王府門口下了馬,往左邊門進去,陳老夫人一行五輛車,進了右側門。
河間郡王府長媳曹夫人上前一步,親自給陳老夫人打着帘子,虛扶着陳老夫人下了車。
曹夫人一邊和陳老夫人、張夫人寒暄,一邊和二奶奶曹氏,以及李清柔、李苒等人打招呼。
“……三娘子今天真是好看,四娘子也好看得很。琳姐兒昨天還念叨呢,今年還和往年一樣安排,三娘子知道……”
曹夫人客氣的十分含糊。這一回,陳老夫人是把這位四娘子拘在身邊,還是放她和小娘子們一處玩耍,陳老夫人沒開口前,她真猜不出,當然更不敢亂說。
“你跟她們過去,看着些兒,別惹了事兒。”陳老夫人看着二奶奶曹氏,囑咐了句。
“是。”二奶奶曹氏答應的毫無波瀾。
反正她肯定看不住,不光她看不住,就是老夫人親自看着,也不一定看得住,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真出了什麼事兒,也怪不到她頭上。
曹夫人暗暗鬆了口氣,陳老夫人能讓這位四娘子和別的小娘子一起,該怎麼著就怎麼著,她就能鬆口氣了,要是還跟上次一樣,非得把她拘在身邊,這一場年酒,可就尷尬得很了。
至於會不會出事,這一件,自從曹府那件事後,她和王妃反反覆複議論過不知道多少回了,她還特意回了趟曹府,向她太婆請教過。
第一,這位姑娘……現在是四娘子了,很講理,也很能替別人着想,這從她頭一回到她們府上作客,和王家六娘子那些話,就明明白白了。
有這一條,王妃和她都不擔心這位四娘子會主動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