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吃好喝好,出來又逛了一會兒,回到住處,宅院里已經收拾得頗有幾分京城王府的樣子了。
隔天,李苒又逛了一天,從城裡逛到城外。
桑嬤嬤和紫茄她們,則添齊了各樣瑣細東西,又買了十幾匹綢緞細布。
跟出來的婆子丫頭們,都領了針線布料,不當值的時候,就做當用的各種坐墊圍套簾幔,以及自己的衣服。
第三天一早,謝澤打發的小廝趕到金縣,送來了謝澤的一封信。
信只有一張紙,簡潔短小:他要再有四五天,才能趕到金縣,讓李苒不要着急。
小廝吃飽歇好,拿了回信回去。
李苒坐在廊下,盤算了一會兒,出來找支周娥,和她商量,想到離金縣一百二三十里路之外的莊子里去看看。
周娥立刻愉快的站起來,揚聲叫人,吩咐備馬。
在金縣還要外面很遠的這座莊子,是十五六年前,太子打發人過來,用謝澤的名義買下的。
當時朝廷和蜀地還在這一帶拉鋸般進進退退,這一帶百姓逃難,田地荒廢。
太子用謝澤的名義大張旗鼓的買下這座將近兩萬畝地的大莊子后,有膽子有銀子的買家立刻蜂湧而至。
朝廷軍隊一點點後撤,一直撤到金縣一線,蜀地也默契的同時往後撤,在金縣和揚縣之間,留出一兩百里的一道空白,兩家各自派兵巡邏,這條巡邏的線,貼着謝澤那座莊子,往兩邊延伸。
眾人出城,縱馬而行,很快就進了莊子地界。
李苒勒緩了馬速,一邊緩步往前,一邊仔細打量四周。
這裡剛剛收割完,地里還跑動着拎着籃子拾麥穗的小孩和老人,看到李苒一群人過來,老人扶着腰直起身打量着,小孩子拎着籃子跑過來些,就不敢再近前。
苗忠趕上前,略落後小半個馬身,和李苒笑道:
“這莊子買下來那年,小的就過來看過,當時這一帶,還有那邊,都拋荒好幾年了,也就是南邊那一處水田,黃庄頭一家,和十幾戶佃戶守着,還在耕種。
後來幾年,小的年年都過來,黃庄頭很能幹,再加上王爺的威望。”
苗忠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