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的油辣味勾得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溫寧也好久沒吃過酸菜魚了,今天終於可以解解饞了。 而且這還是天然無公害的河魚,肉質肯定更好!
將魚盛進兩個大湯碗后,溫寧轉身把昨晚的青椒茄子包放在鍋里熱了熱,擔心工人們吃肉覺得膩,她又切了半棵白菜,利索地炒了一盤酸辣白菜。
把菜端上桌后,溫寧洗了一把臉,就去喊工人們吃飯。
“大叔們,吃飯啦!”
村民們放下手裡的活,一個個往桌子這邊走來。等看到今天的菜肴,大家的眼睛都直了。
“兩大碗魚肉!還有白麵包子!”
“溫知青太大方了!”
工人們連連感嘆,隨後坐下開動起來。麻辣魚辣香撲鼻,酸菜魚酸爽開胃,配上一籠熱騰騰的白麵包子,個個吃得滿嘴流油。
“溫知青,這魚做得真好吃!這是你們城裡的做法吧?”大牛叔夾了一筷子魚片進嘴裡,連連點頭。
“是我爺爺老家的做法。”溫寧微笑着,隨口胡扯。
石頭叔也忍不住附和:“還是你們城裡人會吃,我們鄉下人抓到魚都只會清燉,有時候腥味重得吃不下。”
“等下次我們再抓到魚,得讓你嬸子來請教你這做法!”大牛叔說道,石頭叔也跟着點頭表示同意。
溫寧連連答應,心裡卻有些發虛。她這做法好吃可全靠料包的功勞,要真讓嬸子們來學,她總不能把料包拿出來吧?
想了想,她決定回頭提前備些自製的調料放進瓦罐里,到時候送一些出去,這樣就不會露餡了。
工人們吃飽喝足后,紛紛自發的洗刷碗筷,桌椅也整齊擺放好才散去。
看着整潔的院子,溫寧站在廚房門口,心裡湧上一陣感動。
她抬頭望向工地,新房的牆已經砌了一圈,高度大約到小逸的膝蓋了。
溫寧轉身回廚房繼續忙碌,把鯽魚豆腐湯和麻辣小龍蝦做了出來。
魚湯奶白濃郁,帶着豆腐的嫩滑和鯽魚的鮮甜,麻辣小龍蝦則紅彤彤一大碗,香辣誘人,簡直是視覺和嗅覺的雙重享受。
沒過多久,下工鈴聲響了,小逸第一個跑回了知青院。
一進門,他就興沖沖地問:“姐,那大蟲子做了沒?好吃嗎?”
溫寧被他饞得發光的眼神逗笑,指了指桌上的那碗麻辣小龍蝦:“喏,做好了,夠你吃的。”
小逸湊近一看,發現碗里紅彤彤的蝦尾,疑惑地嘀咕:“怎麼煮了以後更紅了?”
話還沒說完,他已經伸手捏了一隻蝦尾,湊到嘴邊嗦了一口。結果剛一吸進去,辣味直衝鼻腔,他被嗆得猛咳了幾聲。
“很辣嗎?”溫寧皺眉問。
她怕小逸和鐵蛋不能吃辣,特意用的微辣料包。
小逸咳了兩聲擺擺手:“不辣不辣!”
說著,他把蝦尾連殼帶肉一口吞了下去。
“哎!”溫寧見狀,急得趕緊教他怎麼剝殼。
小逸笨拙地剝出兩個蝦尾,吃進嘴裡滿滿都是肉感,瞬間笑得眯起了眼。
“姐,這蟲子真好吃!”
溫寧哭笑不得,“去把鐵蛋叫來一起吃,讓他帶個湯鍋過來,我做的魚湯多。”
小逸樂呵呵地應下,顧不得擦手,直接衝出知青院,邊跑邊喊:“鐵蛋!鐵蛋!”
溫寧看着他一溜煙不見,忍不住搖頭失笑。
沒過多久,小逸把鐵蛋叫了過來。兩人一前一後跑進院子時,溫寧已經把鍋里的鯽魚豆腐湯盛出來了。還分出一小碗麻辣魚和酸菜魚,是她特地留給自己和沈棠的。
鐵蛋盯着碗里紅紅的蝦尾,有些發憷:“溫姐姐,這大蟲子真能吃啊?”
“當然能吃!”
小逸不由分說地剝了兩隻蝦尾,直接塞進鐵蛋嘴裡:“快吃,你試試就知道好吃了!”
鐵蛋一開始還皺着眉頭,“這麼紅,會不會辣死……”
結果嚼了兩口,發現蝦肉緊實鮮甜,比他吃過的任何一種肉都好吃!
鐵蛋的眉頭瞬間舒展開來,驚訝地說:“這蟲子居然這麼好吃!”
“看!我沒騙你吧!”小逸得意的說。
在小逸手把手教導下,鐵蛋很快學會了剝蝦尾。不一會兒,兩人吃得滿頭大汗,碗邊已經堆了一堆蝦殼,小肚子也鼓鼓的。
溫寧見狀,趕忙叫停:“別吃了,蝦肉蛋白質高,吃多了不好消化。”
她盛了兩碗鯽魚豆腐湯遞過去:“喝點湯潤潤。”
鐵蛋和小逸捧着湯碗,吸溜一口魚湯,連聲感嘆,“真鮮!”
沈棠這邊夾了一筷子酸菜魚,細細品了品,忍不住點頭:“酸菜味兒夠勁,魚肉嫩得一抿就化,真不錯!”
溫寧笑眯眯地說:“村裡大叔們也喜歡這種重油重辣的菜,下次我再試着做點新的。”
而另一邊,老知青們的桌上也擺着一碗龍蝦尾,是溫寧特地送過去的。
畢竟大家同住一個屋檐下,總不能讓人家看着她們大快朵頤卻嘗不到。再說,這小龍蝦本就是溪里的東西,嚴格說起來,也算是大隊的“共有資產”。
江旭東夾起一隻蝦尾,皺着眉頭剝開嘗了一口,立刻眼睛一亮,“這味兒真獨特!溫知青手藝不錯啊!”
王海峰點頭附和:“是挺好吃,不過這辣勁有點過了,我不太行……”
吃了七八個后,兩人鼻涕直流,趕緊放下筷子求饒。
郭明輝和孫志遠卻截然不同。他們是川省來的,天生愛辣,吃得不亦樂乎。
“這味兒真香,跟家鄉的味道一模一樣!”兩人像嗑瓜子似的,三下五除二就把碗里的龍蝦尾全掃了個乾淨。
飯後,溫寧將鍋里剩下的豆腐魚肉都倒進鐵蛋帶來的鍋里,叮囑他端回家慢慢吃。
鐵蛋捧着熱騰騰的鍋,臉上滿是感激,“溫姐姐,太謝謝你了!”
“謝什麼,回家去吧。”溫寧笑着拍拍他的肩膀。
鐵蛋紅着臉點點頭,端着鍋快步往家走,時不時還低頭看一眼鍋里鮮美的魚湯,心裡別提多滿足了。
時間一晃過去了十來天,姐弟三人的新房終於完工。
工人們手腳麻利,房子蓋得又快又好,不管是外牆還是內部結構,都平整結實,連窗戶和門框的細節也處理得格外到位。
原計劃要等到秋收后才能圍好的院牆,也提前完工了。這主要歸功於鐵蛋爺爺也就是村長,他每天下工后都會來幫忙圍院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