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本來還在盤算着等會要怎麼啃下對面的高地塔,或者怎麼在越塔高地的時候,同時留住對面的幾個關鍵C位,結果沒成想,對面的五個人突然移速極快地朝他所藏身的草叢裡跑來!
他們怎麼知道我在這個草叢裡······我沒漏視野啊!
不對,視野之靈!
林溪突然發現,自己忘記掉了這個關鍵性的東西!
該死!
我應該想到的啊!
林溪看着對面五個人向自己衝來,第一時間明白了自己為什麼被發現,不由得暗暗懊悔。
此時他心裡的一個想法就是:原來指揮真是個技術活。
像前世的2017年,他所在的俱樂部戰隊,可是全聯盟的王牌戰隊,那可是持續了一年的QG王朝。
而他們戰隊的五個人,被譽為是黃金組合!
林溪是隊內的上單,但不是指揮。
林溪的中單隊友,同時也擔任指揮的職務。
這個隊友是和他同樣萬眾矚目的選手,也是除了當年那個巔峰打野夢淚外,最受觀眾歡迎的選手之一了。
林溪也認可他的實力,在他的指揮下,隊伍的一切進攻節奏井井有條,鬆弛有度。
只是,這位中單隊友的高光操作似乎比林溪少得多。
那次冠軍杯FP的評選多了一個額外獎勵,FP選手可以獲得個人定製的專屬皮膚。
最後那場關鍵性的比賽,他們贏了,最後兩把他兩選花木蘭,站了出來,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帶着隊友們翻盤。
那時候,解說們都在說,關鍵時刻,他睜開眼睛了。
最後P也給到了他。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每一場勝利的背後,都有團隊主指揮在默默付出的身影。
那種隊內麥好像花果山高級會議效果的職業戰隊,往往沒有一個主指揮來得有效率。
而他的那位中單隊友,也是隊長,更是肩負着主指揮的重任。
那時候有很多人說,FP應該給到他的隊長,他的中單隊友,那個主指揮,他才是團隊的核心,獲勝的關鍵。
就事論事,那場比賽林溪確實是在最後CARRY了。
可是,將FP給到那位中單,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林溪現在已經這麼認為了,因為當他真正坐在指揮這個位置的時候,才發現,這個位置確實是容易讓人分心。
這個位置需要去把控全局比賽的節奏,要指揮隊友的站位分佈,團隊的推進節奏等等等等。
而一個人的思考能力是有限的,當林溪將經歷更多地放在了指揮上面的時候,自然在操作和意識上就會有一點瑕疵了。
當他真正在指揮的時候遇到這種操作和意識失誤的情況時,才真正理解了自己前世那位中單隊友的難處。
那麼這一波要怎麼處理呢?
一切似乎都停滯了,在那一刻,林溪需要作出抉擇。
而這個選擇,是下意識的,因為容林溪思考的時間太少了!
敵人已經近在眉睫!
跑,肯定是跑不掉的!
奔狼徽章的效果在那裡,你就算放大招直接跳走,在你釋放大招,鑽入地面,又鑽出來的那段間隙,敵人憑藉奔狼徽章,立馬就追上了!
所以,只有反打這一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