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虞找到楊嬤嬤把來意對她說了,楊嬤嬤沒想到李虞連這些都不清楚,想到李虞剛從外地入京,不知道京都的規矩也很正常,心想別人都怕宮裡來的人得知自己府里的事物,這位李夫人還找自己幫忙,果然是個不拘小節的爽利之人的。
楊嬤嬤笑着說道:“夫人,聘禮大頭是聘金、·····聘餅、海味、三牲、····其他的東西就看男方家的態度了。”
李虞聽得瞠目結舌,心想原來如此繁瑣,自己和小喜定親那會兒,小喜的聘禮在村裡也算得上是頭一份了,如今和京都這些比起來就是刪減版的刪減版。
李虞不由得嘆道:“結一次親可真不容易,幸好一輩子就那麼一次,男方都如此繁瑣那女方的嫁妝又是怎麼辦的呢?”
“是啊!幸好只有一次。”楊嬤嬤聽了李虞的話樂了,抿嘴說道:“不管男家女家都要看家底厚不厚,貧民小戶,男方家只給了一身衣裳做聘禮的也有,女方家姑娘就提着個小包袱,裡面裝着兩件舊衣裳嫁到男方的也有。好的就像京都里的官宦人家和大商賈,家底厚實的全副六十四台嫁妝,包括了田地、鋪子,壓箱底兒的銀子,每個箱籠都塞的滿滿當當的,還有的人家,連閨女嫁人後一生所需的吃穿用度都準備好了,那些世家大族的小姐從幾歲就開始準備嫁妝了,家底薄的人家,連半副嫁妝都裝不滿。”
李虞聽后覺得自己的嫁妝也是刪減版的,聽了楊嬤嬤的話有些頭疼的道:“楊嬤嬤懂得真多,不瞞你說,我對這些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就怕失了禮數得罪人也不知道,可惜兩日後你就要回宮去了,如果能晚點回去,在我家指點一些時日就好了。”
楊嬤嬤看着李虞苦腦的樣子,心想自己出宮后也還沒想好去哪裡,就來周家幫幫忙也好:“奴婢也不瞞夫人,奴婢原本就過兩日就要出宮回鄉,夫人如果不嫌棄奴婢,奴婢就厚着臉皮來幫夫人一些時日。”
“多謝嬤嬤。”李虞笑着說道。
李虞又問了楊嬤嬤一些辦喜事要注意的事項,文先生就牽着陽陽回來了,陽陽跑到李虞身前靠在身邊。
文先生看了一眼坐在廳堂里的楊嬤嬤,楊嬤嬤也盯着文先生看,忽然文先生指着楊嬤嬤一臉驚喜,“你是楊宮人?”
楊嬤嬤也認出了文先生,站起來曲膝行禮道:“文大夫好。”
文大夫樂呵呵的笑着:“楊宮人,這一晃有二十多年未見了,我們都老了,你到如今都還未出宮啊?”
楊嬤嬤笑着說:“是啊都老了,文大夫,奴婢過兩日就要出宮了。”
李虞見陽陽靠着自己哈欠連連,對兩人笑道:“真是太巧了,原來先生和楊嬤嬤是舊識,先生,您和楊嬤嬤敘敘舊,我帶陽兒去睡一覺。”
文先生摸摸陽陽的頭,“去睡會兒,他早就不耐煩了。”楊嬤嬤退到一旁,把李虞和陽陽送到門口。
李虞牽着陽陽回到房間,陽陽爬上床躺下后,對李虞說道:“娘,師公帶我去看大戲去了,那些人臉上畫了好多顏色,不好好說話,咿咿呀呀的扯着嗓子唱了半天,還沒您唱的小曲兒好聽。”
李虞笑着看他皺着鼻子露出嫌棄的樣子,在他額頭上親了一下,“不喜歡下次就不看了。”
陽陽眯着眼睛說:“那師公就沒人陪了,我答應七斤哥好好陪師公玩。”
“娘的陽兒是個守信孝順的乖寶寶,睡吧!娘給你唱小曲兒。”李虞輕輕拍着他,嘴裡哼着小曲兒等他熟睡后才出了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