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過半,蕭柏收拾了行囊,準備返回明州。
傅老太太的身體不能說大好了,但聽御醫的意思,細細調養,還是不成問題的。
蕭嫻已經及笄,沈氏沒讓她跟着父親遠行。
看了眼西洋鍾,算着老太太歇午覺起來的時辰,謝箏便與蕭嫻一道去給傅老太太請安。
“祖母這幾日不太高興,”蕭嫻低聲與謝箏道,“這上了年紀的人,脾氣跟小孩兒似的,昨晚上說廚房裡的湯熬得不香,吃不下飯了,母親為難極了。”
謝箏抿唇直笑,哪裡是湯不香,是蕭柏要走了,老太太捨不得罷了。
蕭柏是外官,在京里留了幾個月,全是聖上給的體面,那些道理,老太太心裡清清楚楚的,可不舍還是不舍的。
延年堂里,傅老太太盤腿坐在羅漢床上,聽沈氏說話。
待聽完了,老太太慢慢哼了聲:“你拿主意就好。”
沈氏心裡哭笑不得,退出來時正好遇見蕭嫻,她悄悄往東稍間方向努了努嘴,壓着聲兒叮囑道:“就這幾天的情緒,記得別跟你祖母鬧。”
蕭嫻抿着唇,看看謝箏,又看看沈氏,嘆道:“我們來,不是來鬧的。”
沈氏一怔,苦苦笑了笑。
這兩孩子要說的話,怕是比鬧騰頂嘴還要讓老太太難過。
蕭嫻握住謝箏的手,道:“進去吧。”
謝箏深深吸了一口氣,點了點頭。
馬上要離京的不止是蕭柏,還有她跟陸毓衍。
陸培元看過鎮江府衙的案卷了。
謝慕錦遇害,同知李三道代管鎮江,等新知府上任,而李三道的夫人正是指證謝箏與秀才有交往的兩位同知夫人之一。
為了坐實謝箏與他人情投意合,除了那兩位夫人與廚娘,另有城中車馬行做轎子生意的轎夫說擡過謝箏去城中一處園子,謝箏打扮得很漂亮,一準是約了情郎,又有走街的貨郎說賣過一隻頭花給那秀才,過幾日就見知府女兒戴了同樣的頭花……
如此種種,全是謝箏聞所未聞之事。
而章家夫婦的質疑,上頭一字為提。
李三道整理的案子,應天巡撫陳如師拍板斷的案,刑部山西清吏司結案。
流程清清楚楚,案子亂七八糟。
李三道的夫人做了偽證,毫無疑問,李三道一樣是被買通的人,陳如師和山西清吏司到底是稀里糊塗只求快速結案,莫要危及自個兒的烏紗帽,還是也被人打點了,這就要去細細查了才清楚。
陸培元和蕭柏商議過了,陸毓衍放外差,任廣東道、山西道巡查御史,可查應天、鎮江、太平三府之事,眼下已經定下出發的時日,只比蕭柏離京晚三日。
謝箏決心跟着陸毓衍一道去。
前幾日與蕭嫻提起來,她絲毫不覺得意外。
這就是謝箏的性子,謝箏是不會願意留在京里、留在蕭府,讓陸毓衍一個人去整理鎮江案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