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聽着還是句話。
吳公公點點頭,左右又看了兩眼,壓着聲兒,道:“您也別說什麼貓不貓的,您若有什麼線索,不方便張揚,您就悄悄說一聲,查她審她時,也有個方向。”
霍以驍笑了起來:“真沒有。”
溫宴那真真假假的夢,豈能與他人說道。
剛剛提一句起居習慣,已經是給吳公公線索了。
溫宴與他說過,在她的夢裡,她最後是胡編亂造着,把齊美人甩到了永壽長公主身上。
當時,事情已經過去了好幾年,她的線索不夠周全,但永壽長公主還有其他麻煩纏身,齊美人只是往井裡多砸的一塊石頭。
現在這個節骨眼上,倒是可以多查一查,興許會有更多的收穫。
吳公公查了,漸漸有些明白霍以驍說的“習慣”了。
齊美人今年一十七歲,說是揚州人,家境尋常,父親過世,隨母親進京投奔親戚。
可惜母親半路上病故,親戚不願留她,就給了些銀子打發。
她一個孤女,有些姿容,被歹人盯上,想賣去風塵,運氣好,轉而叫朱晟相中,差不多一年前,納入府中。
而朱晟府里嬤嬤們的說法是,齊美人很好伺候,也懂規矩。
好伺候,吃喝上從來不挑,這也許是有自知之明,吃不慣也這麼吃。
但懂規矩……
死了爹、生活困難到要進京投奔親戚的姑娘,如何懂皇子府里該有的規矩?
饒是劉氏嫁給朱晟后,都在教養嬤嬤的指導下苦學了一番,齊美人怎麼就能一點就通、學什麼像什麼?
除非她學過,她本就懂。
她就是在一個極講規矩的地方長大的。
第192章 是挺高興的
吳公公作為內侍大總管,在宮中生活了幾十年,對宮裡的事情一清二楚,對外頭的狀況也大體有數。
倒不是他有多麼的耳清目明,而是古往今來,前朝後宮,各種故事、手段,翻來覆去就是那麼些。
一句話,換湯不換藥。
外頭有一門生意,是專門瞄準了達官貴人的。
主家從各處買來貌美的女子,從小教授琴棋書畫,又請告老出宮的嬤嬤們教她們規矩,養大之後,或賣、或贈,送去貴人們身邊。
簡單說,就是層次高一些的瘦馬。
生意是為了賺錢,或是為了開路,瘦馬們都乖巧聽話,不給主家、買家惹任何事情。
養得細皮嫩肉,卻熬不住任何刑罰。
因為她們的心智、本事全是討好人,而不是堅毅。
齊美人,顯然不屬於這一種。
她的主家養她,是讓她作為釘子、眼線、刺客。
四公子說得極是,這樣的人斷不可能只因爭風吃醋去謀二殿下的性命,她下手了,必然是奉主家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