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他是新的,對溫宴也是。
不再是她夢裡的那個瑞雍十一年。
以後的每一年,也都不是了。
第386章 那一年
溫宴靠着霍以驍的肩膀,眼皮子上下打架。
困是真困,乏也是真乏。
八年夫妻、她不羞不燥是真的,邊上這人初識滋味,亦是真的,可架不住後來居上,這種事情,爺們開起竅來,突飛猛進。
外頭的鞭炮聲委實熱鬧,溫宴困成這樣,都無法入眠。
聽了一陣子,疲乏未減,思緒倒是一點點清明了起來。
她打了個哈欠,想着新年。
若是問溫宴,她記憶里的瑞雍十一年是什麼樣子的,她其實想不起來太多的事兒。
較之前前後後,那一年極其平順。
她又偏居江南一莊子,外頭風調雨順的,溫宴在莊子里亦是日復一日,平靜得幾乎感覺不到日月的流逝。
可是,經過了後頭事,經過了“風雨飄搖”的瑞雍十二年,再往前看,才知道,這份所謂的平靜,不過都是假象。
背後的暗潮湧動,比什麼都凶。
瑞雍十二年,是霍以驍及冠的一年。
皇上是起了借冠禮認兒子的心的,只霍以驍不願,這事兒就僵着了。
太妃娘娘從中協調,收效不大。
冠禮是男子一生之中的大事,皇上的目的是認兒子,霍以驍的想法是不認爹,壓根沒有折中的選擇。
皇上乾脆就按下了議程。
這冠禮就不辦,什麼時候談攏了什麼時候辦。
朝堂各處,只要不是個蠢的,那時候都看懂了。
皇上還是想要這兒子的。
若真不打算讓他姓朱,藉著冠禮讓霍家那兒風風光光地辦了,給一份厚厚的賀禮,霍以驍就真真正正地姓霍了。
哪怕是過些年再改主意,起碼也是十幾二十年後的事兒了。
皇上拖着? 那便是他的心裡從沒有放棄過認兒子。
朝堂上的是人精,後宮里也沒有蠢人。
相較於馮婕妤、許德妃,唐昭儀的進退更加困難。
或者說? 別人都等着看唐昭儀的笑話? 都等着朱桓和霍以驍交惡。
他們越是以“一體的”、“共進退”來維繫這份皇子與伴讀的關係? 將來割裂的時候,受的牽制與反噬就越重,傷筋動骨。
可若是讓朱桓疏離霍以驍……
別的皇子最次也有伴讀可以商量、協助? 朱桓靠誰去?
單打獨鬥? 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