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李三揭自認那文章寫得格外用心、十分出色,簡直是集他水利工作之大成,也被一個接一個尋上門來的同僚、學子給弄得滿面通紅。
他李三揭,就這麼出名了?
當年中進士時的文章,也就一個不溫不火,比起幾位出色的同科,完全中規中矩。
一晃當官這麼多年,年年比拼政務而非文章,他竟然因為一篇進去工部的敲門磚而聲名鵲起。
果然,這人生境遇,說不準!
李三揭一面走,一面琢磨,正好看到霍以驍從兵部出來。
“賢侄”肯定是叫不得的,李三揭開口要喚“四公子”,還不及出口,騰地,一股子熟悉之感撲面而來。
難怪、難怪!
難怪他一下午工夫都覺得有哪裡奇怪又說不上來。
原來,就是這熟悉的感覺!
挖坑,拔高,往死里打。
這路數,太熟悉了,太親切了。
他以前見識過好幾回!
李三揭不清楚這坑是誰挖的,但溫宴拔高了,拔得考生們義憤填膺,官員們議論紛紛。
下一步,應該就是往死里打了吧?
李三揭搓了搓手,說不上來是激動還是刺激。
那是皖陽郡主,是永壽長公主的女兒,是那麼好欺負的嗎?
那廂,霍以驍也看到了李三揭,對他頷首,算是打個招呼。
若是他知道李大人的疑惑,他肯定會答:當然了。
皖陽就是一隻肥羊,不薅禿了,多浪費!
小狐狸不喜歡浪費,她要物盡其用。
此次風波,到底如何應對,霍以驍和溫宴討論過幾次。
從傳言舞弊開始,事情其實有很多種發展的可能。
比如說,從質疑溫辭到質疑霍以暄,比如,姜翰林被捲入泄題風波,以至整個春闈都受影響,比如,先前在禮部的朱桓和霍以驍要自證清白……
這是他們已經想到的,後續發展變化里,還會有很多他們沒有想到的可能會冒出來。
線越多,事情越亂,最後提起這頭落下那頭。
容易顧不周全,也不知道其他人下場時到底會揪着哪一頭髮力,以至於束手束腳。
所以,溫宴來了個釜底抽薪。
現在,那些可能全部被切斷了。
快刀斬亂麻一樣,只剩下了一種結果。
沒有其他可能了,就只有這一條!
有誰會擋在皖陽前頭替她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