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頁(1 / 2)

等等!

袁疾一個激靈。

狄察有破事兒,有一樁大伙兒都知道的破事兒!

皇上不缺胡編亂造的證據,皇上要能狠狠出發沈家的實證。

私運鐵器是大罪,陷害忠良是大罪,逼迫朝臣、中飽私囊、事情敗露后殺人滅口,也是大罪。

雖然不是四公子想要的與“尤岑之死”有關的證據,但,多少能派上用場,也能做個買賣吧?

“我知道狄察經手的那批棉衣,高價採買棉花,加工成衣,最後’賺‘出來的那些銀子是如何到了沈家手裡的,”袁疾抹了一把臉,“最後得了好處的是沈家,狄察沒得什麼好處……”

袁疾是真知道,第一句話出口,後頭就越來越順了。

狄察的自罪書上寫了這些,但罪責在己,他沒有寫過沈家。

他的妻子進順天府告官,說自罪書是障眼法,沈家逼死狄察是不想偷運被曝光。

找不到書生,狄察又死了,就還是四公子說的“死了不能說話”,僅是佐證,力度不夠。

袁疾需要證明,除了偷運,沈家不願意被狄察供出去的,還有貪墨。

第552章 橫衝直撞

如何名正言順地把朝廷撥下來的銀子花出去,又收到自己口袋,這是一門學問。

用袁疾的話說,狄察彼時很是苦惱了一通。

偷工減料、不顧邊關將士們禦寒,固然是一種方法,但狄察良心上過不去,他不願意那麼做。

況且,兵部到底還是覃政說了算的。

在覃政的眼皮子底下,那點兒“辛苦”銀子,問題不打,可做那種黑心黑肺的事兒,覃尚書頭一個不答應。

覃尚書又十分懂政務,想假意矇混,不太可能。

最後,狄察選擇了用好料來提高賬面上的預算,採買時又壓價得以獲取利益。

“狄大人祖上做生意,家大業大,積攢的門路也不少,他自家的人去採買棉花,壓了一番價格,”袁疾說,“而朝廷實際的採買價格,四公子,您之前和三殿下也指出來了,虛高。”

霍以驍頷首。

他們到兵部觀政,最初就沒有留情面,直接把價格問題攤開了說。

袁疾當時給的解釋是“受收成和採摘人工的影響”,當場就被霍以驍駁回去了。

那一年,關內棉花大豐收。

根本不存在因收成而漲價的可能。

饒是如此運作,袁疾說,狄察最後還是自掏腰包、添進去不少。

因為,沈家的胃口大,戶部那兒,閔郝又雁過拔毛。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