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頁(1 / 2)

這幾年,大災沒有,小災不斷。

溫兄當日在寶安苑裡曾說過,河道多,水患無法全然避免,但作為官員,本該設法應對,思考如何與水打交道,減少危害,可涪州並沒有做到。

當地鄉紳、先生們也想方設法給衙門提議,卻沒有一點兒好的結果……”

那些糟糕的事情,江緒都看在了眼裡。

可他出不了力,他只能竭盡全力念書,想着有朝一日得了功名,謀得官職,回去改變那樣的局面。

哪怕只能改變一丁點,起碼,得出力。

正說著話,溫子甫回來了,與他一道來的,還有李三揭。

李大人坐下來聽了一會兒,嘆道:“想法是很好,但是,不容易。

京城有京城的好處,哪怕是初入官場,一切都還有規矩,地方上面,新人極難,你當個小嘍啰,想指點江山,上峰可不一定聽你的,尤其是,你還想去找上峰的麻煩。

你想能做出一番成績來,需得蟄伏,得慢慢熬,熬到你說話聲音比他們大了,才能壓住他們。”

江緒點頭:“您說得對。”

“這些道理,你也清楚,我就不多說了,”李三揭笑了起來,“你既關心水利,我老李在這事兒上還有些心得,我們今兒就說說這個。”

第617章 臭小子

這一講,講到了快三更。

李三揭那麼多年積攢下來的經驗,當日落在文章上的,總歸是極少數的案例,以及一部分總結,真的敞開來說,能分享的內容更多。

不止是江緒,霍以驍、戴天幀和溫辭都認真聽着,收穫頗豐。

實在是時間太晚了,後院里,曹氏讓胡嬤嬤來催促了一聲。

不說幾個晚輩,溫子甫和李三揭,明兒都是要上衙門的。

饒是意猶未盡,這廂也只能散席了。

江緒與李三揭行了禮:“聽李大人這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李三揭摸了摸鬍子。

他知道定安侯府有心招婿,對這位在寶安苑裡一個問題,就讓自己聲名鵲起的後生也頗為欣賞,便坦坦蕩蕩受了這份禮。

“狀元郎,”李三揭笑着道,“你要真能把我一肚子貨給搬空了,別說十年了,得讀三十年書。”

江緒聽了,也忍不住笑了笑。

的確如此。

李三揭知曉的可不僅僅是水利,他曾當了這麼多年臨安知府,對農業、商貿、城防等等,地方上所有的一切,都有一番見解。

“希望還有機會聽李大人教誨。”江緒道。

李三揭樂呵呵地:“你要是來工部做事,每天都能聽我嘮嘮叨叨。”

這話,是在勸江緒留京。

江緒知道,只是他還沒有拿定主意,便不能隨意應承。

他恭謹又慎重,語氣里沒有一絲一毫的敷衍:“學生一定好好考慮。”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