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頁(1 / 2)

小孫兒咬着糖葫蘆朝黑貓招手:“快來玩!”

烏嬤嬤一看也樂了:“怎麼在街上耍玩?走走走,跟嬤嬤回去喝魚湯。”

青年見了這對祖孫,好奇問道:“二位認得這隻貓兒?這是只家養的貓?”

“我家姑奶奶養的,”烏嬤嬤道,“出嫁時帶去了婆家,與娘家離得近,貓兒很喜歡兩個宅子跑。”

青年聽她這麼說,又見那小孫兒和黑檀兒熟稔的模樣,放下心來。

“貓兒野性大,還是得看着些,”青年道,“剛才它不小心撞倒了一位夫人,險些被人抓了。”

烏嬤嬤聽罷,疑惑地“啊”了一聲。

黑檀兒會不小心撞着人?

黑檀兒會險些被人抓?

這不可能吧?

旁人好意,烏嬤嬤就算不信,嘴上還是應得好好的。

牽着小孫兒,又招呼黑檀兒跟上,一路往回走。

青年見她如此,猜測她大抵沒有聽進去。

他得跟上去,尋得主家,好好與主家說說。

能讓一隻家養的貓兒,從京城跑去東明縣,這主家的心也太大了!

養貓,可不能那麼養!

青年跟得小心翼翼。

黑檀兒警覺,早發現了,不過知他沒有惡意,便沒有提醒烏嬤嬤。

青年一路跟到了燕子衚衕,看到他們兩人一貓進了一宅子,上前一看,門匾上寫着“溫府”。

正欲上前敲門,衚衕口,進來了兩頂轎子。

青年看了一眼,那轎子停在了跟前,他只好先退開兩步。

轎子里下來的是溫子甫與李三揭。

兩人都注意到了門前的青年。

李三揭眯着眼睛看了看:“老弟,這後生怪眼熟的。”

“是眼熟,”溫子甫也打量了一陣,“好像是我們隔壁昌遠伯家的小十二。”

青年撓了撓頭。

他今天不止是遇了故貓,還遇了家中長輩們的故人了。

“是晚輩,昌遠伯府的小十二,”青年拱手行禮,“兩位大人,好久不見了。”

青年名叫韓誼。

溫子甫管他叫昌遠伯府的小十二,但韓誼其實是昌遠伯府的表公子。

昌遠伯府上太缺香火了,為了招來子弟興旺,不止是大孫子被昌遠伯從“一”排成了“十一”,出嫁的女兒得的兒子、也就是韓誼,也在外祖家得了排序,為“十二”。

這事兒,在臨安城裡的勛貴之家裡,各個都曉得,是茶餘飯後的樂子一樁。

昌遠伯並不介意被人說笑,香火鼎盛最是要緊,而姻親誠意侯府韓家也不在意,旁人就更說不得什麼了。

前些年,韓誼年紀小、功課不重,隨着母親回外祖家玩耍時,左鄰右舍都見過。

再後來,他被孔大儒收為門下弟子,帶着他遊歷講學,一兩年都回不到臨安城。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