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頁(1 / 2)

金太師和趙太保沒有立刻回答。

伴君幾十年,皇上到底是什麼脾氣性子,兩人一清二楚。

能在皇上口中聽到一個“殺”字,還是殺兒子,可見這一回,大殿下不是觸及了逆鱗,而是直接把逆鱗給掰下來了。

當然,不講什麼君臣進退、帝王心術,僅僅是就事論事,答案倒是簡單。

需得殺。

大殿下年前設計害三殿下。

墜馬,本是殺招,如果不是殿下尋去、正好救下,三殿下可不是現在這樣些許跛腳的遺症了。

禁足那樣的處罰方式,看着是輕了,但訓誡之下,又讓大殿下冷靜了幾個月……

不止沒有讓頭腦冷靜,反而越發變本加厲。

上摺子自罪,在御前懇切認錯,背後卻是這麼陽奉陰違。

但凡大殿下有一丁點的理智和清醒,都不該這麼做。

可惜,他沒有。

這一次,若最後只得一個圈禁,大殿下一樣不會收手。

是讓他逮着機會再來一次,還是那麼多人成天防備他下黑手?

只有殺,才能根治。

對後宮其他娘娘、以及還未長大的小殿下們,也是一種震懾。

姑息養奸。

機會,不會一次接着一次給他。

即便是父子,血脈相連,機會亦有盡頭。

這個道理,金太師與趙太保知道,同時,他們也清楚,皇上自己亦知道。

皇上看得很透徹,想得也很明白,只是,他一時間沒有狠下決心,得有人推他一把。

偏這一把,不好推。

理智和情感,永遠是兩樣東西。

這會兒是理智佔了上風,知道大殿下必須殺,可真殺了,時間久了,情感會慢慢回來,會想起那點兒好來。

人,總是很難面對自己做出的“錯誤”的決定,會把問題推給助力者。

皇上也是人。

到最後,他們這些勸“殺”的臣子,在御前很是尷尬。

趙太保斟酌再三,道:“皇上,無論做哪一種決定,在那之前,您還得聽聽大殿下自己怎麼說。

衙門裡審案子,再是證據確鑿、辯無可辯,也得給堂下跪着的人一個開口的機會。

何況,這不單單是官老爺與嫌犯,也是父子兩人。

待聽完了大殿下的話……”

皇上抬眼看着趙太保:“你與朕都知道,他脫不了干係,他說什麼,朕也就是一聽,即便是討饒了,認錯了,太保,朕饒他嗎?朕饒不下去,朕就是……”

趙太保想說什麼,被金太師阻了。

金太師搶先開口。

皇上要人推,那就他來推吧。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