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頁(1 / 2)

江謙無罪,老張頭收了監,外頭罵永記的不少,陶家倒是被遺忘了一般,林兼興剛要鬆一口氣,就聽常郁昀說起了三年前的一樁舊事。

城外靜心庵里,一位名叫妙語的小尼死了。

林兼興一聽妙語這個名字,高大的身子不禁晃了晃,面色慘白。

圍觀的百姓當中,有不少對妙語小尼還有印象,她曾經每隔一旬就會來城中化緣,又懂些岐黃,替窮苦百姓診治一番。

可那個春日裡,妙語卻開錯了方子,使得一位老嫗吐血身亡,妙語自責不已,在靜心庵里投繯自盡。

最初時,還有人怪罪妙語,可三年過去了,想起她年輕秀麗的樣子,到底心生不忍。誰能無過。妙語救過幾十位窮苦人,失手一回,也不該再責怪她什麼了。

這會兒聽常郁昀提起來,眾人忍不住交頭接耳,莫非妙語的方子沒有錯?是永記的藥材出了問題?

可等常郁昀一點點說出事情的真相來,眾人這才知道,他們還是把永記、把陶家想得太良善了。分明開着救人的藥行。可這幫人卻是真正的殺人兇手!

當時的妙語有三個月的身孕,她是叫窺視她美貌的陶家五少給強要了。

狀告無門,妙語把這事當作菩薩給她的磨難。一個人默默承受,可陶家五少怕醜事曝光,就對妙語起了殺心。

起先想製造一場意外,可下手時出了差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毒死了老嫗。又在庵堂里弔死了妙語,做出她自責自盡的假象來。

靜心庵里葬了妙語,唯一知情的舍元師太一個字都沒有吐露,一個小小的庵堂。一個小小的尼姑,又怎麼斗得過陶家?

這一瞞就是三年。

林兼興心裡擂鼓一樣,他一直以為這事做得還算乾淨。可誰知這次就被翻了舊賬!

陶家五少的姨娘就是林兼興的寵妾的姐姐,若是醜事露了風聲。以至於那姨娘失了寵,林兼興在陶家跟前都要跟着落顏面,所以他才想出了那樣的主意來,靜心庵里把人埋了,官府也不會追查一個自盡的尼姑,這事兒就掩過去了。

可沒想到三年後……

林兼興回過了神,三年已過,憑舍元師太幾句話,難道就能翻案不成?即便查出妙語有身孕,又怎麼能把這髒水推到永記和陶家身上?

他剛要反駁,常郁昀身邊的仇師爺又翻起了其他的舊賬。

陶家五爺和其他幾位被牽扯的陶家人一道被官差押了回來,嘴裡大喊大叫,嚷嚷着與他們無關,卻還是一併入了大牢。

李周氏聽得胸口發悶,連聲道:“妙語那孩子,哎……可憐見地,青蔥一樣的。”

楚維琳寬解道:“她是聽了菩薩點撥的,此生受此磨難,來世投胎,定是一個好人家出身。”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