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良善人,我們奶奶怎麼會讓她在府里教小姑娘們念書呢?”李德安家的笑着道。
寶槿撲哧笑了,李德安家的這話說得真不錯,既誇了婉言,又誇了楚維琳。
李德安家的說的是奉承話,卻也是心裡話。想到婉言剛才那模樣,不由嘆了一句:“婉言姑娘是叫杜徽笙給耽誤了。”
杜徽笙在京城另娶,婉言與他的婚書卻依舊收在金州府衙里,楚維琳不信秦家不知道一點兒消息,只是他們根本沒有把這麼一個童養媳放在眼中。
杜徽笙在京城裡成家立業,婉言卻只能等在這兒,她一個人是撤不了婚書的。
雖然現在不再以杜家媳婦身份示人,可只要有婚書在,她依舊是杜徽笙的妻子,杜徽笙不點頭,就解脫不了。
不過,若杜徽笙知道婉言如此“大方”,也絕不會刻意為難了,畢竟,一拍兩散,對杜徽笙而言,是有好處的。
啟程這一日,楚維琳一早便起了,與常郁昀一道用了早飯之後,才帶着人手登車。
常郁昀一直送到了金州城外,才看着那馬車隊伍越行越遠。
楚維琳回京,雖是短住,但畢竟是女眷出門,也不能短了伺候的人手。
幾個大丫鬟,除了娉依和水茯留在金州伺候常郁昀,其餘幾個都跟在身邊,李德安一家隨行,杜平一家看管金州,常郁昀又撥了十幾個家丁,車隊亦是浩浩蕩蕩的。
琰哥兒頭一回出遠門,不喜歡路途顛簸,起初有些苦惱,叫羅媽媽和楚維琳一道哄着,睡著了之後便安靜了。
霖哥兒倒是不懼坐車,依着母親不撒手,嘴裡時不時問着“何時能登船”,“什麼時候會到京城”,“為什麼爹爹不一起回京”,楚維琳一一答着,直到霖哥兒也困了,母子兩人便一道眯了一會兒。
這一路也算順利,到了明州換了客船,便一路往北。
冬日的江風刺骨寒冷,楚維琳畏寒,不喜到甲板上去,霖哥兒想看江景,也叫她攔了。
婉言卻是好興緻,她真像是自己說的那樣,要親眼見見書上描繪的大江南北,裹了厚厚的冬衣斗篷,抱着手爐去甲板上看。
船家曉得冬日行舟不易,尤其是北方,說不準已經結冰了,便儘快行舟,日夜兼程,免得這客人要早早登岸。
即便如此,還是不得不在渝州換了馬車,再一路往京城去。L
☆、第三百五十四章 返京(二)
渝州城還和當日經過時一樣。
因着曾在這兒逗留,李德安熟門熟路地尋到了車馬行,談妥了價格,便去碼頭迎了主子登車。
從渝州北上,便是趕路,也要費些時日。
此時已經入了臘月,官道上行人匆匆,車馬一多,行得也慢了些。